第 14 部分(6 / 7)
有大乱。”
“为什么?”江慈将剥好的一捧花生送到崔亮面前。
崔亮神情凝重:“起火的是使臣馆,若是桓国使臣有个不测,只怕―――”
江慈将花生塞到崔亮手中,道:“管他呢,让相爷去头疼好了。”
崔亮轻叹一声:“小慈你不知,桓国使臣若是有个不测,桓国兴师问罪,和约签订不成,两国再起战火,受苦的还是边境的黎民百姓,流血的还是千万将士。”
江慈听崔亮言中充满悲悯之意,先前宴席上那种淡淡的忧伤再度袭上心头,她呆了片刻,忽道:“崔大哥。”
“嗯。”
“我有些明白以前唱的一句戏词是什么意思了?”
“哪一句?”崔亮回过头来。
“任他如花美眷,看他满堂富贵,凭他翻云覆雨,却终抵不过那一身,那一日,那一抔黄土!”
崔亮讶道:“为什么突然有这种感慨?”
江慈望向幽远的夜空,怅然道:“我今晚看见了两个很特别的人,又看了一出大戏,有些感慨。”
崔亮目光闪烁,凝望着江慈略带惆怅的面容,忽然伸出手来。
江慈仰头避开,崔亮轻声道:“别动,这处还有一些黑泥。”说着取过江慈丢于一边的丝巾,替她将耳边残余的易容黑泥轻轻拭去。
江慈觉得有些痒,嘻嘻笑着,之前的惆怅消失不见。崔亮低头看着她无邪的笑容,心中暗叹,低声道:“小慈。”
“嗯。”
“我想问你个问题。”
“问吧。我听着。”
崔亮将丝巾放于凳上,凝望着江慈:“要是,要是你发觉,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有些人,也不象表面看上去的那样,你会不会伤心?”
江慈想了想,摇了摇头:“不会。”
“为什么?”
“伤心有什么用,我再伤心也不能改变什么。”
崔亮怔住,转而笑道:“小慈倒是看得通透,比许多聪明人还要看得通透。”
使臣馆位于内城东北角,与皇城只隔开一条卫城大街,大小房屋数十座,华丽巍峨,雕饰精美,多年来用于款待来朝的各国使臣和贵宾。
裴琰与卫昭策马赶到使臣馆前, 这里已是火光冲天,人声鼎沸,火头如潮水般由使臣馆的东面向西面延伸,烈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