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劝解(2 / 7)
,后宅的事交由他管。让他嘱咐膳房,不止东院不能亏了,北边那几位也不能受委屈。日常消暑的酸梅汤、绿豆汤要备足,房里降温的冰块也要冰窖日日按例送。”
“是,下奴一定交代清楚。”赵成瑞道。
玉引又说:“你再告诉他,我若听说谁过得不好了,只拿他问罪。”
这话发下去不过片刻,王东旭就又惊喜又忐忑地进来磕头来了。
王妃刚入府时他和赵成瑞争谁在院子里领头,后来王妃挑了赵成瑞,他就一直再没能显出来。现下听说要被留在府里不能随去清苑,他原也有点不忿,当下人的,毕竟总在主家跟前晃悠才能有好处不是?
但他转念一想,倒也好——把这差事办漂亮了,日后在正院的宦官里赵成瑞算老大,他也算实打实的二把手了,怎么也比现在这么默默无闻的强!
王东旭郑重其事地磕了个头:“王妃放心,下奴一定把各处都看好了,决不让东院和北边的几位受半点委屈!”
玉引“嗯”了一声,赏了两块碎银给他,就让他退下。眼瞧着王东旭走远了,珊瑚忍不住提醒道:“您忘了当初为什么让赵成瑞领事,没用王东旭?这王东旭主意大了些!”
“我知道。”玉引点点头,没再说别的。她是想,王东旭主意大,这时候用大概正好吧?赵成瑞听吩咐办事,适合带在身边办差,但当她不在的时候,府里留着的人是需要能自己拿主意的,王东旭应该正合适?
玉引觉得这样该是。她□□岁那会儿在华灵庵时,尼师偶尔出门讲经辩经,就会把七八个年纪比她小一点的小比丘尼都交给她,让她带着她们念经抄经。那会儿她只是乖乖的,觉得自己要负起责任,就照尼师的话办。长大了之后才回过味来,其实若论佛法造诣,几位和她年纪相仿,却正经剃度修行的师姐妹都比她强多了,尼师只挑她管,多半就是因为她主意比她们大吧!
京里,一众皇子都有些闷。
为淑敏公主写的几本折子递进宫都有好几天了,但半句回应也没有。几人从刚开始的义愤填膺逐渐变得冷静,而后甚至有点“兴致缺缺”。一边觉得奇怪,一边又再提不起那日的劲头来。
头两日,他们觉得是父皇案头的奏本太多了,一时没看到,便央谨亲王进宫去当面说一说。可眼下又三日过去了,仍不见任何回音。
谨亲王府的正厅中,一众皇子等得长毛。
十一皇子端着个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