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结局(3 / 6)
水在夜色中依旧哗哗流淌,无关人世冷暖与哀愁。营地里露出一两点烛光,士兵们都已沉睡,除了流水声万籁皆是寂静。三三两两走动几名传哨兵,见了走出来的长袍身影,低头施礼后又如常巡视。
河畔立着一棵瘦弱的杨树,枝干秀颀,绿叶融进了黑暗。赵应承一直默然走至树下,望着黑沉沉的河水,静止不动。
空气很沉闷,带着湿意。
他看了一会,掏出怀中父亲写给他的家书,并未拆启,只是将它利落地撕碎,看着纸张化为碎屑飘入朵朵漩涡里。
信件内容无需翻阅,无非是劝解他应当安身立命,继续为家门兴旺努力,这样的书信他已看过多次,先前父亲还抱着劝他回心转意、不要为了一个三岁小孩而轻易放弃前程的心态,几次没得到预期的回应后,书信里的言辞也渐渐变得犀利冷硬起来。
赵应承神色如常,想起了往事,嘴角温和一笑。
斗转星移,万物岑寂。河水卷起浑浊的浪沫,似是呼啸出悠久的悲伤。赵应承抬头注视寂寥晨星,看着它悬挂在旷远沉默的苍穹里,那么地璀璨而晶莹。
像极了明眸善睐的眼睛。清辉流盼,光彩奕奕。
记忆中,只有一个人的双眸能长踞于心,无法忘记。
杨晚。
这个名字一直镌刻在他心间,如同繁星一样闪亮。
“此去经年,杨晚受我所累过多,明日一别,我愿她余生无虑无忧。”心中纵使有太多不舍与牵绊,在起身出征前,赵应承抚摸树干,再次对着混沌转昼的天际,缓缓吐出那日海畔的祝福。
他像树边杂生的影子,孤独地站了一宿。
天亮透后,赵应承抖了抖衣衫上的冰露珠,转身走入军帐。
早有侍从捧过挂甲,他一一穿戴完毕,帐篷顶的那点微光渗落下来,映得铠甲银辉熠熠。撩开卷帘后,一柄寒光冷冽的梨花枪出现在他眼前。
白色缨络和风轻拂,枪身笔直如削,静寂地伫立在兵器栏架上,赵应承走上前,右掌包握枪杆,摩挲两下,仿似下定了决心,虎地一下抽出,面迎霞光朗声一唤:“出战!”
是日壬辰时,两军相会于岐沟关前。辽军以轻骑打头,一字排开连成丘落,远远望去,翳日黑金大旗霍霍迎风招展,雪亮挂披的铁狮军稳驻其后,旌旗摆动间,才从旗缝中隐约露出寒光魅影。
赵应承自带两万精兵,当道而立。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