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信柬(2 / 3)
房子里只有几个小丫头在里面,伸了个懒腰:“跑了几天的快马,我可累了。”自打了帘子扬长出去,不管春暖在后面跺脚。
书房里,沈居安与玉妙对坐着,中间炕桌上摆了两封书信。一封是朱宣来的,一封的署名却是京都的表姨娘,朱宣的母亲。
两个人都看过了信,沈居安的目光缓缓地从女儿的脸上身上看过,心里舍不得。
一眨眼就成了大姑娘了,这是妻子唯一所出。
再看了看桌上的两封信,南平王府此举,分明就是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女儿。
玉妙则低了头,心里振荡不已,万万没有想到朱宣竟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感觉到沈居安的眼光,她也抬了头。
却看到几丝白发在沈居安的鬓边。玉妙反复想了想,毅然道:“父亲,女儿不去。女儿出嫁前还能在父亲面前尽孝几年。”
桌上的两封信虽然出自于两个人的手笔,意思却是一样。朱宣的母亲南平老王妃说自玉妙的母亲去世,日夜思念,祈盼接去同住,且家中无人中馈,也就便教导。
一顶无人中馈的大帽子压下来,沈居安想想家里的情况也有些脸红。
朱宣的信就简单多了,奉母亲之命,先迎了玉妙于自己府中,年末回京再送到母亲身边。
虽然措词亲近,但不由得沈居安心里难过。这里离朱宣住地不过五,七天的路程。既然是年末才进京,年底再接也还来得及。
而两封信里都是急切地希望玉妙立刻动身,象是这家里片刻也呆不得的意思。
而朱福随信带来的口语就更明了:“王爷说了,快船已经沿江而下,三,两天,姑娘一收拾好,就可以动身了。”
自从与南平王府攀了亲戚,这几十年来,第一次以权势压人。信到船随后就到,不走也不行。
对了女儿眼里的坚决,沈居安欣慰了。自己不善于管家自己还能不清楚,他含了笑语重心长地道:“好孩子,既然来接,你就去吧。京里除了姨母,还有几位表姐妹,可以相伴。”
早早晚晚都是人家的人。
三姨娘与四姨娘站在廊下悄无声息,这一会儿相安无事。侧了耳朵也听不到房间里在说什么,半日静悄悄的,沈居安携了玉妙的手突然走了出来,四个人都吓了一跳。
静夜里,沈居安发怒地声音传得很远:“谁让你们站在这里的?”
过了一会儿,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