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 4)
只需要交两块钱就能去听课,现在正是七八月份,学生们都放了暑,离开学还有一个月。
虽然学费很便宜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交得起的,很多人家挣工分的没几个花工分的一大堆人,像林青青家里就是那样,家里也就让孩子念到小学二三年级能识几个字就不让念了,学生自己也不想去,家里穷的每次开学都是老师催着要帐,有时候半个学期都过完了还没有交上学费,这个年龄的人最是敏感,总是这样感觉丢人就不想再去学校了
六零年代时候学校一般是在二三月份开学算是第一学期,寒假暑假和现在没什么区别,只是有麦收假之类的。
今年夏小梅和夏建军都八岁了,所以今年的年节一过他们俩都得和哥哥一起去上县一小。
夏小梅家里只有三个孩子,而两个挣工分的大人也不花什么钱,所以供养三个孩子上学还是绰绰有余的。
因为家里和学校离得远,所以学校提供住宿和饮食,只是饮食需要家里的大人往学校交固定的粮食,夏小梅的哥哥上学的时候正好是三年饥荒的开始,家中没有余粮交给学校,所以都是哥哥自己带麦麸饼,糠馍馍,好一点带些菜团子下饭吃。
哥哥每次回家拿一星期的量,也不敢拿多,粮食在那个时候就是命,农村里偷别人家的粮食已经不是稀罕事了,学校里也有,都是半大孩子刚需要营养的时候,就是吃学校的饭的一点粮食也不顶饿,就想着看谁家孩子有带粮食,找到了三五下赶紧吞下去,这样的人很多,也没人能够找到到底是谁偷的。
如果你到那个年代你就会发现孩子几乎全是消瘦的,可能偶尔会惊奇怎么有一个孩子肚子那么大呢,看起来是个胖子但是却面色蜡黄,懂的人都知道这样就是孩子活不久了,并不是孩子胖而是吃的东西都是无法排泄的,虽然顶住了一时的饥饿,但是却无法排泄,最后会活活憋死。
夏眉的烧热早就退了,她也摸清了家里的情况,父母每天都得早早的起来去上工,一天都不在家,这时候的人虽然大都是朴实勤劳的,但也不妨碍有一些人爱偷鸡摸狗耍滑不做事,村里有大队长会跟着大家上工,也能起到监督大家的作用,但是队长也要干活,总是不能所有时候都看到。
有些人心里会想“不管做多做少都是一样的工分,为什么还要努力做活”所以他们就在队长面前表现良好,但是真正干活却不认真,其他人看着也不好告状毕竟是乡里乡亲。
刚开始只有极个别人这样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