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记者(2 / 4)
的拓展游戏、各种分组对抗比赛等等,不仅让孩子们觉得非常有趣,非常欢迎,更是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开动脑筋,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增强了团队意识和荣誉感。整个氛围既活跃,又开心,而且寓教于乐,花样百出,让所有的老师们瞠目结舌,直惊叹冷冰寒不愧为天才神童,他的这些教育方式就是连这些科班出生的专业人士也自叹不如,三岁的孩子就这么能干,让这些自以为是的人惭愧得恨不得去撞墙。
这下子,再也没有人非议冷冰寒拿工资一事了,不仅如此,她们还深深觉得冷冰寒只拿自己一半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了,这种水平,就是拿自己的两倍工资也不为过。她们也曾问过冷冰寒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不过冷冰寒每次不是找各种借口搪塞,就是装哑巴,她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不停感叹、感慨再加上郁闷。再看到冷冰寒,眼神就完全不一样了,那里面包裹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当然,更多的还是景仰、崇拜和惊叹。
更多比较敬业的还是在暗地里学偷偷观察着,注视着,把冷冰寒的各种层出不穷的方法记下来,以便以后在应用到工作中去,她们都觉得这些方法简单简洁,而且效果非常好,远远比她们那些按部就班的方法有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好学的老师们以后都因为教育方法好而大受欢迎,被各地幼儿园抢着要,又因为她们都是从礼州幼儿园出来的,也都被人称之为“礼州派”,后来传来传去,“礼州派”这三个字在西昌乃至全四川便成了精英幼师的代名词。这也是冷冰寒没有想到过的另一无心之举。
谢明华是西昌日报的记者,上次王培元市长到礼州视察的时候,正巧他有事情回老家去了,白白便宜了报社的另一个记者。报道一出,那个记者也是身价倍增,每天都得意洋洋的,尤其在谢明华面前,故意阴阳怪气的感谢谢明华给他这个出头的机会,那种张扬跋扈、不可一世的神态,差点没把谢明华肚皮气炸。
郁闷之余,他想到再去礼州幼儿园看看,说不定还能找到些什么有价值的新闻,抢先报道出来,既迎合了王培元市长的喜好,又能够痛快地给那个同事一个大嘴巴子,以泄心头之恨。
于是这天,他也没有告诉报社,便孤身一人带着证件、相机赶到了礼州。不事先告知报社,一方面是担心报社不同意,因为这个新闻毕竟是另外一个记者跟进了,自己横插一脚,坏了规律,另一方面也是心头没底,担心最后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值得报道的,自己打自己嘴巴,搞得灰头土脸,没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