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飞天篇 第四二零章 南京风云(四)(2 / 4)
因此王夫之就主张,还是应当以好言安抚,劝说,争取能够说服他们,自愿返回原籍,当然有必要的时候,朝廷也可以适当做出一点让步,或者说是怀柔,比如在他们提出的十二项要求中,釆纳一二条无关大局,或对国家政策响影不大的意见,并且还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些嘉奖虚名称号,这样既可以平静的解决请愿的事件,也可以显示帝国的宽大和仁义。
大部官员都赞同王夫之的主张,由其是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等人,甚致都自告奋勇,愿意出面去劝说这些请愿者,毕竟如得处理方式太过份了,对国家也并没有好处。
但也有人对王夫之的建议提出了质疑,李岩就认为,王夫之的想法虽然不错,但能不能说服得了这些人,还很难说,毕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只采纳一二条不痛不痒的意见,或赐几个无用的虚名,恐怕很难让这些人心悦诚服的离开京城。
而李岩的意见,也代表了一些内阁官员的想法,因为一但劝说无效,那么对帝国、对内阁的权威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说不定还会让这批请愿者越弄越来劲,到了那时内阁反到骑虎难下了,因此怎么个劝法,首先要认真的研究一下,当然平和的解决这一事件的基调,还是定了下来。
而王夫之等人听了以后,也觉得心理有些没底,毕竟他们也知道,这批人都是非常顽固,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因此全场一下子也都静默了下来,众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商毅的身上,这个时候只能由商毅来拿主意。
刚才众官员发言讨论的时侯,商毅一直都没有发言,只是听着每一个人的讲说,他当然也不同意釆取过激的做发,除了刚才众官员发言的理由之外,商毅也不愿意开这个坏头,一切都用权力来强行解决,治国毕竟不同于打仗,可以快刀斩乱麻,还是应该多勾通、协商来解决。
见众人都看向自己,商毅笑了一笑,道:“诸位所说的都没有错,对这些学者上京,也是为朝廷进谏言,应当礼相待,晓之以理,使其心悦成服,自愿离京,但以这些人的态度,一味正面好言相劝,恐怕难有效果,因此朕有一个想法,不如就搞一个辩论会,对他们提出的这十二条意见,一条一条的进行辩论,真理都是越辨越明,让他们辩输之后,服服气气的离开南京!”
等商毅说完之后,在场的二十余位官员也都怔了一怔,被商毅这种奇思妙想的办法给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而商毅接着又道:“而且这次辩论的内容,全部公开进行,可以任甴南京的学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