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新房(3 / 5)
,睡觉在炕上不冷,白天屋子却有些凉,总是巴不得在炕上一直不下来,这样瑾娘就想到了壁炉,一方面好烤火,另一方面瑾娘想着冬天的时候在壁炉里烤红薯,那肯定美极了。西边是一铺大炕,冬天做活或者来亲戚临时居住,招待客人。
西厢房,是留给以后孩子的,现在并未规划。
东院是两进的院子,前面较大,建筑是倒u型的,三正四耳跟两侧厢房连着,两边各五间厢房,东边五间是做粮仓用,西边靠南两间是厨房,东院不开门,另外三间留做以后用,正房前后开门,可通后边院子,暂时也没有决定做什么,杨震海决定给儿子留着,瑾娘倒是觉着将来孩子结婚也不一定住在一起现在还早着呢。
倒坐房那边从东起,是牛马棚,羊圈,鸡鸭舍,饲料房,空屋,柴房。那空着的屋子,瑾娘想着以后可能养兔子。几间屋子都挺大的,足够用了。东面开了角门,为了马车出入,每日鸡鸭也要放出去,不过这边拎着粮仓,杨震海把门弄的十分结实,好几道锁,从这里进并不比爬墙方便。靠着粮仓边上已经架上一个大磨盘了。大大的石滚子,瑾娘根本推不动,杨震海准备房子处理好了就去买牲口,要买一头牛和驴,过些日子粮食下来了,就要用了。
东院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地窖,这里人储存冬粮也是挖地窖储存,但是规模都不大,瑾娘也说不上来什么心里,总是有一种储存很多食物的**,或许是以前看古装历史剧总有那种大旱大涝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危机感,总想多存些食物,尤其是去年冬天她体会了一下没有菜天天单调的几种食物。生活中吃穿住是很重要的,而吃又是更重要的,一点不能马虎。
瑾娘跟杨震海说了盖一个大一点的地窖用来储存食物,为此还说了一堆理由,虽然杨震海觉着没有必要,但是还是满足了小媳妇这个要求。而他要做就做好,这也是必须请吴老爷子的原因。
地窖是在东院院当中建立的,出口在厨房,地上面是个石板,打开一个暗扣,轻轻一推就露出里面的台阶,里面一切都是石头建造的,很深,瑾娘感觉自己有种下到地下二层的感觉。
进入地窖,面积真的很大,差不多能有一百五十平,是那种拱顶式的地窖,是用石块一块块拱起来的,瑾娘记得这种建法,好像跟赵州桥相似,石块相接细密,没有任何的缝隙,也不需要立柱,承受力强。地窖被分成四间屋子,其中两间大的储存食物,剩下两间二十平左右的,一件存冰,另一间做酒窖。地窖上面做了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