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4 / 6)
,吐血短命。他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这句遗言,实际上是他的嫉妒心理的写照。他不是检讨自己的军事才略的不足,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智高于自己,终于使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英年早逝了。
其实,嫉妒就是在用别人的成绩进行自我折磨,别人并不因此有何损失,自己却因此而痛苦不堪。有些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就有这种心理:嫉妒别人长相好,嫉妒别人身材好,嫉妒别人风度潇洒,嫉妒别人有才学,生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受到赞扬时,自己不但不虚心学习,还在别人背后说长道短。总之,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乱』了心智,影响了判断能力,『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更『乱』了方寸。殊不知,这样下去是会影响到自己的幸福的,也会容易使人在人生中『迷』失自我。
古往今来,一个人要想在一个领域永居第一,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新陈代谢,后来者超上,这是必然规律。青少年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着他人力所不及的优点,而与其一味地去嫉妒别人,还不如接受别人的优秀,并想办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尽最大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
面对别人的优秀,提高自己
接受别人比自己优秀并不是自己什么都不做,而是应该通过努力奋斗以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从而在倾斜的心理天平上加上恢复平衡的砝码。比如你的智力不如别人,你可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获得同别人一样多,或超过别人的知识;你学习上原先基础差,你可通过努力迎头赶上;还有在课外活动、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方面以你的勇气意志和体能的非凡举动,向他人证实自己的力量,以获得一种特殊的优越感来驱逐自卑的阴影。具体来说,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
1.学会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青少年应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也就是说要有广阔的胸怀,要有容人之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因为自己有所短而乞求别人不超过自己,也不能因为你的成绩而阻碍别人的进步。
2.客观对待别人和自己
所谓人非圣贤、人无完人,一个大度有涵养的青少年,当对别人表示不服时,可将不服气变为志气,使自己有一种竞争意识,把注意力放在了提高自己的成绩,增加自身的素质,在追赶别人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超越。相反,如果总是嫉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