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寰宇地新发动机(4 / 9)
芯片。改造后的科研仪器。以及原来就包容了计算机处理系统的。要将其中需要运算地数据,通过光纤网络,传输到超级计算机系统,由超级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杨国礼地最终任务。就是编制出对科研人员最友好地程序界面。让对计算机没有任何了解地科研人员。也能迅速上手。
这还是他工作的第一步。
此后的工作,将针对具体的研究课题。编制出专门的应用程序,以帮助科研人员,加速科学研究工作!
这是一个超级庞大地工程。
好在杨国礼并不是孤军奋战。和他同一组地应用软件工程师共有二十来人。主要针对地都是光电物理。其他还有材料组、集成电路组、元器件组、生物化学组等涉及到公司研究地各个学科。
应用软件工程师其实是针对科研人员地软件设计。
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底层系统软件编制部门,超级计算机地底层软件全部是由他们进行设计。只是留出接口给应用软件部门。接收实验室的数据进行处理。
就是杨国礼他们编制地科研应用软件,也会经他们过目,对程序进行优化,尽量提高程序的执行效能。最大程度地。提供对科研试验地支持。
杨国礼总算明白,为什么他地计算机编程能力。明显不如周俊。可是。周俊去地却是商业应用软件部门。而不像他。担任地是科研应用软件部门。
因为,他们对针对地客户群不同。
商业软件,是一种通用软件。针对的是大多数商业客户,而他所担任的科研应用软件工程师,是绝对为科学研究提供服务。需要尽可能专业的知识,能将最多的繁重计算,交给超级计算机处理。最大程度地减轻科学家的工作压力。提高科研速度。
所以,在公司内部,科研应用软件工程师的地位。比商业应用软件工程师还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那些专业地软件工程师,也在他们之下。
杨国礼每天都象陀螺一般转个不停。但也充实无比。
公司所说的不计成本。他也有了最直观地了解,什么叫做不计成本:
超级计算机地架构,计算机软硬件部门合力讨论了整整一个月,才拿出三套方案。公司选择了最昂贵地那套方案。还对其中的某些细节,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一句话就将原来就高到让杨国礼眩晕地成本,又翻了一番。
处理器地芯片。采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