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谢谢(6 / 9)
转换装置,传送数据。
光晶体管不是什么陌生的东西,各个国家都能生产出来。
这种早期的光晶体管,就类似于电子管刚刚问世的时候一样,体积庞大。用它搭建的电脑,也和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一样,要用整个房间来装。
人们也在想方设法缩小光晶体管的体积,期翼研制成功,向现代电脑一样体积小巧、功能强大的光集成电路处理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不用像现代计算机发展一样,要经过几十年摸索,才能研制成功。
或许,只要再过十年、二十年,人们就有能力,制作出符合人们要求的微型光脑。
萧强就向所有研究人员,传递了一份文件。
这份文件是情报中心从寰宇往上,截取的一份电子邮件。
在这个电子邮件中,一个在美国的克萨斯州奥斯汀大学的科学家,向他在另外一所大学工作的同学,提到一个现象。
他说,他们曾经无意中,从大肠杆菌中,制造出了纳米晶体。
大肠杆菌因为容易培养和操作,因此被大量运用于科学实验。在某次试验中,他们曾经无意中,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倾倒了化溶液。在科学家准备清理玻璃器皿的时候,他们突发奇想,又往里面添加了硫化~
结果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离子和硫离子都被大肠杆菌所吸收,并在它们体内产生了反应,从而生成了硫化的纳米晶体,每个晶体只有两到五纳米。
当时实验室的所有人都为此感到惊奇,重复了这个试验。都得到相同地结果。
从试验中可知,每个大肠杆菌都能产生出一万个纳米晶体。
那个教授在给同学的电子邮件中感叹道:“要是能够制造出更大的晶体,我们就能对其操作,制作出光子芯片所需要的光晶体管。可是我们经过上百次试验,还是没能明白,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晶体生成大小的,更谈不上控制其生长。”
萧强传递给他们的那份文件,在项目组成员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的确,就像那个教授所言。要是大肠杆菌生成的晶体足够大,他们就能对其加工,以大批量制造出符合需要地光晶体管。
如果这个教授所说属实,那他算是为所有的项目组研究人员,开出了一条新路。
欧宏博当场就想回到实验室,将这个实验重做一次,看看是否能得到这个结果。要是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