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说媒 (4)(21 / 22)
巧关心地问道:“几个孩子都是多大?她家里有田种吗?”
“穷得很,家里总共才四亩田,都种上了也不够一家人吃的。最大的孩子八岁,最小的两岁。老大、老二和老四是男娃,老三和老五是女娃,几个孩子没有衣裳穿的时候,村里的人都给送过。这慧娘是个老实人,把几个孩子也养得挺好的,都是极听话的孩子。”小老太太叹气地说道,心里怀着十分善意的怜悯。巧巧心想老太太口中所说的老三,应该就是这个叫余余的小女孩了,老五两岁,老三看着又只有四岁,可想而知,老四也就三岁大的样子,确实都太小了,太小的孩子也干不了家里的活,这样养着,只能吃穷了。
巧巧也是觉得心里不好受,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对遭遇不幸的好人,一般人都无法不去同情和祝福。巧巧突然想到,慧娘老实,或许请她来帮忙开小吃店是个挺不错的选择。
“奶奶,她家的老二多大了?”巧巧问道。
“七岁,和老大只隔了一岁,两兄弟干活都不错。”小老太太说道,脸上带着些许欣慰的笑意。
巧巧开始在心里做着打算,想着小吃店要开在哪里?怎么经营?
晚上,巧巧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汪静远,两人商量着,都觉得可行。
隔天,巧巧跟小老太太说了这事,小老太太又去询问了慧娘的意思,巧巧的意思是自己出铺子、桌椅、锅碗、食材,教会慧娘做吃食的手艺,店里的经营决策权在巧巧,慧娘和她的两个儿子负责实际经营,记账的方式是让客人自己签到,店门口写明客人签到可免费获赠一叠酸菜,签到的方式是在账本上写正字,买一份就写一划,所有的吃食价钱都一样,但是分量会不同。把收到的所有钱减去成本,剩下的利润按四六分账,巧巧占四成,慧娘占六成,若是利润太小或是亏本,就按每月二百七十文给慧娘发工钱。店里经营的小吃包括:蒸饺、水饺、煎饺、肠粉、汤粉、炒粉、炒饭、盖浇饭、家常小炒菜、稀粥、豆腐脑、豆浆,还有特制的凉茶,其中,各种小吃有素菜馅的和带肉末的,肉末放得会很少,所以价钱都比较便宜,如果想要多吃肉,就得再加一份钱。其中,店里需要的凉拌菜由巧巧亲自动手做,并且每天限量,因为赵杏花每天都在镇上卖凉拌菜,这是赵杏花的一项收入,所以巧巧在做凉拌菜上面不得不留了一个心眼。巧巧把事情尽量安排到了细节上,她对此很用心,她的目标是把小吃店开成百年老字号的店铺,让她的小吃店变成青山镇上的一个标志和一块招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