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1)(24 / 26)
即便属实,非常之时亦当有非常之断。裴家既已救出,夫人便不必再去追究。”
我淡笑,道:“掌事回去吧。”说罢,转身上车。
回府的路上,阿元抱着阿谧,我则靠着车壁,静静地望着车外。
太阳光斜照着,时而被路边的屋檐或高墙挡住,又时而照下,我的眼前忽明忽暗。
我先前想得太单纯。
裴潜在江东有盛名,自从投靠吴璋,那边已经是他的立足之地。他如果有心要走,在邺城的时候只需要与魏郯合谋挟持吴琨,就能保得一家安然离开扬州。但是他没有。他宁可让吴琨猜疑和排挤,也不离开江东,裴宽一封家书又怎能让他当机立断?
魏郯这招釜底抽薪,的确又准又狠,一下将吴琨和裴潜之间的那点残存的信任斩断。裴潜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人考虑,他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裴潜不来雍都,是因为他知道这是魏郯的计谋么?
魏郯这么做,结果无非两个。一是裴潜逃了出来,便如现下,皆大欢喜;二是裴潜不曾逃出来,全家丧命。
但无论哪个结果,江东都从此失去了最重要的谋划之人,无异元气大伤。
“夫人,你还在想方才邓五的话?”阿元忽然问。
我看向她。
“夫人,”阿元想了想,道,“季渊公子与大公子是挚友,大公子当不会害他。夫人想,大公子若想除去季渊公子,让吴琨去做便是,何必兴师动众来救他?”
“是啊。”我勾勾唇角。
我忽然有些明白为何魏郯总能处于不败之地。他做事目的明确,无论正道旁道何等手段,这样啰嗦的事不在他考虑之内。这样的人,会用义气笼络武夫,用道理笼络文士,用温情笼络亲友,但当需要抉择的时候,他也能做到冷酷。
“……某与季渊有旧日之谊……”我望着窗外,脑海中隐约浮起那日,魏郯对裴宽说话时的模样,诚恳而认真。
回到魏府前,正要下车,管事来禀报说魏郯方才曾经派人回来寻我。
“何事?”我问。
管事道:“二公子今日在璧台下的漱玉泉边设宴,与朝中新进的孝廉共行曲水流觞之乐,亦有家眷,大公子故而来请。”
魏昭会名士?我想了想,这倒符合他的风范,魏郯莫非是不擅清谈,请我去救场?
我想了想,答应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