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部分(2 / 6)
道德良心行不行?作为党员,是不是要对得起这个党?作为干部、国家公务员,是不是要对得起国家?不客气地说,他们谁都对不起!”
方正刚说:“赵省长,我就闹不明白了,他们这样下去就不怕亡党亡国吗?”
赵安邦道:“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想得比较清楚了:这些人心里恐怕根本就没有党和国家啊,这不是他们的党和国家嘛,亡不亡和他们有啥关系?!”
石亚南发起了感慨,“赵省长,你说起道德良心,让我想起了刚抓的一个典型,就是工业新区的事,搞拆迁征地时,拆迁办的同志偶然发现的:新区五福村有一户普通农民,两口子省吃俭用帮文山城里一个濒临绝境的贫困家庭培养了一个大学生!从初中时就开始了,每年资助五六千元,如今已八年了,而他们自己并不富裕!拆迁时,我到他家看过,除了几间老屋,几乎没啥值钱的东西!”
方正刚接上来说:“赵省长,我们专门派人了解过,这两个农民都不是咱们党员,连团都没入过,可他们扶贫济困的道德精神,我们多少党员做得到呢?”
赵安邦道:“这就是危机啊!这么下去,我们党的先进性从何谈起?又凭什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得了吗?”略一沉思,指示说,“亚南,正刚,这个典型要好好宣传!另外,你们安排一下,把这对农民夫妇请来,我要见见!”
方正刚马上让秘书安排接人。中午吃饭时这对可敬的农民夫妇到了,男的叫胡大军,女的叫庄玉玲。一起吃饭时,赵安邦动情地向胡大军和庄玉玲夫妇敬了酒,敬酒时说:“谢谢你们了,你们不仅仅是帮助了文山城里的一户贫困家庭和一个大学生,也教育了我们的社会,你们的良知和道德精神照亮了一片天空!”
胡大军和庄玉玲夫妇纯朴得很,既没想这么多,也不会说什么话,喝了他敬的酒,连菜也没吃,拘谨地看着他笑,让赵安邦想起了自己仍在乡下的父兄。
赵安邦指着在座的方正刚和石亚南,又问:“你家拆迁时,他们没乱来吧?”
胡大军憨憨地笑着,摇着头说:“没,没有,五间屋给我们折了三万五哩!”
庄玉玲跟着说:“就是,村里卖地还分了两万三哩,我们全交给村上入股了!”
赵安邦故意问:“就这么相信他们啊?他们要是把你们的入股钱弄赔了呢?”
胡大军说:“不会,市里区里都号召,钢厂又建着,我们天天看着呢!村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