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三节 纳粹第二次入藏(4 / 6)
越狱不能成功,然后才故意留出空当让哈勒等人以为是历经艰辛才逃出去的。但是这件事却被潜伏在西藏的德国情报部门侦知,德方也马上做出了应对,秘密通知哈勒,让他在西藏漫无目的地绕圈,迷惑英方跟踪人员。
“我们掌握的资料,便是德军情报部门截获电码,获知英方已经扣留哈勒一行并搜走大量资料,对英方的反应做出的对策。所以哈勒没有找到驻扎在西藏的德军基地,英国人也没能找到沙姆巴拉,但是驻扎在西藏的德军有没有去寻找沙姆巴拉,偏偏这些内容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资料中,估计这部分是被美国取走了。事实上,整个二战中,英国和德军拼得你死我活、筋疲力尽,反而都没能完成找到沙姆巴拉的任务,真正得利的却是苏联和美国,他们不仅在战后瓜分了德军的一切情报,而且在二战前和二战中,也从未放弃过对沙姆巴拉的追寻。
“其实,俄国对帕巴拉的探寻时间仅次于英、法两国,早在1870年,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得知了福马宝藏的信息,马上提出‘要了解西藏,就必须到西藏去’的口号,他也成为第一个进藏的俄国人。我们不知道他到过什么地方,但是据资料称他在西藏极不受欢迎,应该是受了当时英国和福马的负面影响,他甚至还没走到拉萨就被驱赶出境了。但他没有放弃,几次试图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西藏探险,最后也死在进藏的路上。而他的死并没有结束俄国人对西藏的探索,接着俄国人彼夫佐夫组建了探险队,成功进入西藏,并进行了多次探险活动;他们还将经历出版成书,叫《西藏探险集》,自此,无数的俄国人踏着前人的足迹开始对西藏进行研究探索。于是,在福马宝藏被公开之前,几乎没有人关注的地方开始有了越来越多俄国人的身影。
“俄国对西藏的研究很深刻、很详细,关键是,每次俄国探险家进藏都能有所发现,他们带走了大量的古代经文、卷轴、金银铜石像等等,也出版了很多关于西藏的书籍。《西藏与喇嘛》、《佛教香客在圣地西藏》、《西藏游历日记》、《拉卜楞金殿的弥勒像》等等,很多都是关于去西藏探险的,而且是发现荒废寺庙和经文珠宝。那些书籍吸引着更多的俄国人去西藏探险,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去西藏掘宝,当然,大家都带着一个心照不宣的目的——寻找帕巴拉!
“到了前苏联时期,他们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全称是”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印藏研究室“。表面上这个机构研究的是喜马拉雅山脉两侧藏语区,围绕西藏的宗教制度,研究西藏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