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2 / 6)
先前已有商议,孟先生的孤父与孟先生由汪家世代供奉,孟先生的祖籍已无亲人,在京也只有孟先生一人,先前孟先生之父已大移边漠,这时,孟先生的墓就挖在了他的身边。
由汪永昭率领节镇文武官员迎了孟先生入府,怀慕为孝子捧牌位,带领汪怀善的三个徒弟迎了先生棺枢进汪家堂庙。
见过礼后,张小碗身为女眷先行回了府。
马车内,见婆婆靠着枕背不语,王文君挽着她的手臂,安静地坐在她的身边。
马匹走了一段路,张小碗才回过神,她叹了口气,与王文君说:“怀善最小的那个徒弟才七岁,竟万里迢迢扶了那棺枢来。”
“大伯的徒弟,想来也是像他一样厉害的。”王文君轻轻地说。
张小碗闻言笑了笑,点头叹道,“可不是,过了这几日,再让他们好好歇歇罢。”
“孩儿知晓了,他们的院子也已备妥了,就算稍晚点回来,厨房里热水也是备着的,您放心。”王文君温声答道。
“累着你了。”
“孩儿不累,都是吩咐管事下去办的。”王文君摇了摇头。
张小碗伸出手揽过她,把她抱在怀中,怜惜地拍了拍她,道,“以后不知怀仁会娶个什么样的来陪你,以后的事,我这个当婆婆的也料不准,只能在着一天,就怜着你一天,有委屈的,你要跟我说,累着了也歇着,我们百年之后,这家中的大大小小事,还得你帮衬着,你也不是个好命的,嫁进了我们家中,以后怕也还是会苦着你。”
“孩儿不苦,”王文君在她的怀里摇头,淡淡地道,“孩儿得了这么多,该做的都得做,要不孩儿受之有愧。”
就算累了,回到屋中,也有人抱她怜惜她,王文君不觉得这有什么苦的。
便是娘家,爹爹都有两个姨娘成天哭哭闹闹耍心眼,但在都府里头,她带来的美貌丫环多看她的夫君两眼,便也打发了出去。
没有闹心的人,只不过是处理府中事务,这有何累之有?
每次回娘家,他都陪着去。就像她娘所说的那样,谁能嫁得有她这般好?人不惜福便会短福,她不觉得这有什么苦。
“你想得开就好。”张小碗闻言不由笑了。
王文君靠在她的怀里,安心地闭了闭眼。
她知晓,婆婆是真心疼爱她的。
她的夫君也如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