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部分(3 / 7)
“四郎,何必浪费银钱,待回了客栈……”
“无需多言,买来便是。”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他早该注意到,以杨土的年纪,一个包子如何能够饱腹。
看榜之后,自顾自返回客栈必是不行,定然要呼朋引伴,置办几桌酒席。哪怕为日后考虑,他也不能躲闲。
过了会试,殿试已是板上钉钉。既然没了选择,纵前路曲折,障碍随处可见,也要继续走下去。
彷徨无用,懊恼亦是无用。
当下理应拓展人脉,汲取更多“本土”知识,其后拜访座师,为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官场非他所愿,然寄于“杨瓒”之身,背负一族期望,便容不得他乱来。
有舍有得。
想要在大明活下去,活得更好,终不能一意孤行,必要有所妥协。
众举子冲到榜下,杨瓒却立在人后,好心情的看着书童啃炊饼。如果不是性向问题,他应已有了孩子。算算年纪,大概和杨土差不了许多。
前生能顶着家人压力,也不愿违背心意,更不想带累他人,今生可还能如此?
嘴角笑容渐渐隐去,杨瓒忽又有了抱头冲动。
会试放榜,京城目光齐聚贡院。
当此时,几匹快马飞驰入玄武门,马上骑士皆一身缇衣,为首者头戴忠静冠,腰束金带,手持一枚腰牌,上刻锦衣卫北镇抚司字样。
门旁守军见此腰牌,迅速让开道路。待快马飞驰而过,皆长舒一口。
这队缇骑从北边来,不似逮捕人犯进京,倒似要传送紧急军情。
守城卫卒对视一眼,登时心惊,不由得握紧长矛。
莫非北边又出事了?
第三章 不善
巳时末,聚在榜下的举子陆续散去,贡院前开始恢复往日宁静。
登榜者无不面带喜色,有个别情绪激动的,已是眼含热泪,浑身颤抖,几欲癫狂。未中榜者多面带失落,意气消沉。
同是洒泪而归,前者泪中含笑,后者却满腹心酸,只愿求得一醉。
怀揣志向、年富力强的举子,多能很快振作,返回客栈,收拾起行李还乡,此后发奋苦读,以备三年再考。
有几番不中的举人,已是无心再战,或寄信家人,或寻朝中同乡,设法吏部报上名去,待有空缺时,可得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