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3 / 7)
命暂居于此,为的是什么,你也清楚。舅母的心思实不可取,你也别眼皮子太浅。”
丫环张张嘴,却不敢再劝。
“我视你为第一得用的人,才告诉你这些。”少女扫一眼窗外,柔声道,“刘氏祖上乃是功臣,虽逢难没落,我父亦在县衙得用。不是闫家在京中有门路,我何必来同这等庸人虚与委蛇。”
丫环讷讷不出声,更不敢提醒,红姐儿口中的庸人可是她的亲舅和舅母。
似是有许多话压在心中,不吐不快,少女继续言道:“闫家同杨家之事,我也知晓几分。可笑舅舅做事拖沓,虎头蛇尾。要么就不做,也好扯开关系。要么就该做绝,现在这样算怎么回事?”
少女冷笑,花费银钱上下打点,却是不能成事。
只累死十六个杨氏族人有何用?想要压下杨家四郎,只需送他亲爹上路,诸事可成。
父死必当服丧,苦候三年,何种手段用不得?
即便消息延滞,让他得中殿试,一个“服丧赶考”,不孝的罪名压下去,还想做官?功名都会革掉!
留在闫家这些时日,少女事事看在眼中,只觉这一家都是烂泥扶不上墙,不堪大用。舅母那点心思更是可笑至极。
“你且牢记,我姓刘。也需明白,我的出身不在此地,当在京中!”顿了顿,少女继续道,“不过,大表哥回来,总要去看上一看。”
少女神情忽转,笑容绽放,艳色更盛。
丫环垂首,脸色煞白,再不敢多说一个字。
第九章 养眼
春闱落第,闫大郎心中郁闷,回到家中亦不得释怀。想起在京中遭遇,愈发恼恨杨瓒。思起在客栈中的种种,连为他解围的闫璟也一并恨了起来。
接风宴上,闫大郎没有好脸色,闫家人自然兴致不高。父子兄弟对饮,也是没滋没味。
红姐儿端正坐在舅母身旁,笑意温婉,不复先时精明外放,一派恭良谦和。只在闫二郎色眯眯的看过来时,微微垂下眼,掩去一抹不耐的冷光。
待酒过三巡,闫大郎只顾闷饮,闫二郎增添几分醉意,神情愈发不堪。
闫王氏好似没见到一般,见红姐儿托辞退席,硬是将她拉住。
“何必急着走?陪舅母多坐一会。听听你两个表兄的诗文,可做得好?”
看到扣在腕上的那只手,扫过半露在袖外的两枚银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