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1 / 7)
不动,亦不理会群臣的惊愕。只微微颔首,让宁瑾继续念。
群臣心有疑惑,也不会在此时表现出来。
想知杨瓒是什么人,有什么隐藏的背景,待恩荣宴后,自可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赐今科贡士董王已进士出身,钦点二甲传胪。赏宝钞五百贯。”
“赐今科贡士崔铣进士出身,赏宝钞五百贯。”
“赐今科贡士湛若水进士出身,赏宝钞三百贯。”
“赐今科贡士王秉良进士出身,赏宝钞三百贯。”
……
“赐今科贡士王忠进士出身,赏宝钞三百贯。”
二甲榜单读完,宁瑾的声音仍回响在奉天殿中,久久不绝。
位列二甲的贡士心潮澎湃,喜不自胜。牢牢握紧拳头,压抑着兴奋,方不至失态。
未被念到名字的贡士表现不一。
只为取中做官者,自然心态平稳,且有几分喜意。
想要青云直上者,则多有些失望。不至垂头丧气,也是难以畅怀。
一甲不及,二甲不中,必是落入三甲。
同进士,如夫人。
一个同字,哪怕只差一位,也是天差地别。
春闱得中,哪怕不比谢丕等才华横溢、博古通今,也非是华而不实、酒囊饭袋之辈。
殿试之后,不求被天子钦点为三鼎甲,授官翰林院,哪怕能入二甲末尾,亦是得偿所愿,不废十年寒窗。
三甲同进士,虽能同二甲进士一起朝考,取中庶吉士的可能却是微乎其微。
有考试资格,却无考取希望,怎不令人沮丧?
不点翰林,分发六部观政办事是奢望,最大的可能是外放。
当然,经历过复试殿试,即便是二甲中的不少人,也打着离京外任的主意,但外放和外放也有区别。
中原是华夏正统,江南乃鱼米之乡,仅掌一县之政,都是大有可为。
北疆虽要面对强邻,怀揣抱负者亦能大展宏图,做出一番事业。
唯有外放西南,别说造福百姓、期满升调,连能不能活过任期都是未知数。
此时的西南,仍被视为流放之地。在此地为官,无论文武,要么是犯事被贬,要么是在朝中得罪人被撵。
总之一句话,外放西南,还不如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