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5 / 7)
告今科探花欺君,你可有实据?”
“那小畜生……”
在家中骂顺了嘴,闫二郎猛然意识到不对,想要改口,已是来不及了。
“民告官,是其一。辱骂今科探花,是其二。来人!”县令掷出木牌,“打!”
左右皂吏齐喝一声,当先走出两人,一杖击在闫二郎背部,将他打趴在地。哀嚎声未出来,又被架起,狠狠一掼。
啪!
“二十杖!”
闫二郎顾嘶声喊道:“我乃童生!身负功名!”
“打!”
县令压根不理他,皂吏更不会留情,扒下闫二郎的裤子,水火棍抡起来,挟着风声呼呼落下。
堂上再不闻闫二郎的争辩,只有一声高过一声的惨叫。
二十杖打完,闫二郎已是声音渐低,晕在堂上。
有皂吏取水来,要将他泼醒。堂侧的书吏突然朝县令使了个眼色,道:“大令,小的有话。”
迟疑片刻,县令起身离开大堂。至堂后,方询问道:“何言要讲?”
“敢问大令,这闫二郎,大令欲如何处置?”
县令皱眉。
锦衣卫接连上门,涿鹿县衙上下已是风声鹤唳。
府衙和镇守太监滥发徭役,早晚都要挨刀流放。杨家是苦主,杨瓒蒙圣上钦点探花,闫二郎这个时候递状子,是自己往铡刀下伸脖子。
闹心的是,状纸递上来,他不能不问。否则科道御史就能让他好看。
这是个烫手山芋,偏偏还不接不行。
之所以由二堂移至大堂,上来就是一顿棍棒,多少也是因为火气难泄。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回大令,这事瞒不住。”书吏压低声音道,“二尹那里,怕已有了抄录。”
县令一把手,县丞二把手。
彼此之间,不生龃龉也不会多友善和谐。
听完书吏这番话,县令眉头皱得更深,恨不能再给闫二郎几十杖。
“大令,依小人之见,这事瞒不住,也不能瞒。不如暂将闫二郎押在县衙,遣人看住闫家,再将实情抄录上报,交由刑部大理寺处置。”
“但杨探花……”杨家死人可是实情。
“大令,杨氏出事之后,棺木一直安置在祠堂,不久前才发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