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部分(2 / 7)
的数量,运粮官员都曾见过。
没去过皇庄,顺天府中也有实物。
玉米远在蓟州,依奏疏所言,种子分散种植,每个农人仅得十几二十株,亩产全靠推算,与实际定有出入。
这种情况下,变数委实不小。贸然取信,存在风险。
杨瓒请于皇庄试种,首要目的,是为培育良种。其次,即为给众人一个直观印象。甘薯、玉米皆可丰产。
无需上田,中田、下田都能栽种。
比起推算,产量只多不少。
不会误农时,也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可放宽心。
如果能寻到土豆,哪怕是土地贫瘠的府州,缺粮问题也能缓解。
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在此之前,朝廷需立下法度,制定规则,先常识种植。再以赈济方式,将番粮下发民间。以此让百姓树立信心,这些舶来的番粮可以种植,亦能饱腹。
“众卿以为如何?”
啃完玉米,朱厚照拭过嘴角。
昨日,杨瓒的一番开导,对他而言,无异于醍醐灌顶。
思索一夜,少年天子豁然开朗。
登基之初,他便立下志向,欲做不世明君,垂统万民。更要仿效太宗皇帝,饮马草原,驱逐恶邻,扬威海外,令四夷臣服,八方来朝。
未着手,只凭想象,他以为很简单。
天子施政,最大的阻碍就是朝臣。只要压服群臣,犟过阁老,便能随意而行,达成所愿。
但事与愿违。
随时间过去,渐渐熟知民情军政,愈发了解泱泱国朝,内忧不息,外患难平,民军百姓生活艰困,盛世之下,存在诸多问题,朱厚照的思想,蓦然发生转变。
历史上,朱厚照有过类似经历,生出同样担心,却无力对抗,更挣不出桎梏,无法找到出路。
憋闷之下,只能用偷跑出京的方法,调兵遣将,临阵御敌,保土卫疆,将鞑靼驱逐漠北,几十年不敢大举犯边。
这样的功绩,留在史书上,仅是“杀敌一人”,“顽劣不堪”的记载。
现如今,姓杨名瓒的蝴蝶振动翅膀,桎梏开始松动。
年轻的皇帝,终于能活动开手脚,处理政务的方式,对群臣的态度,随之发生改变。
刘公公遭几顿狠抽,奸宦之路遇阻,转而向贪官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