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晦明晦暗(10 / 14)
其实说穿了,想要攻下元城,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如何确保宋军形成局部兵力优势,然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从容布置阵地、从容攻城。
而要达成这个目的,黄河封冻后暂且不提,黄河封冻前,就元城这个地形,肯定需要确保能控制河道,只要水军能在这边临城河道上出现,不管是对攻城还是对防御外来之敌干扰,又或者是必要时的撤退,那都是绝大的助益。
但是,高景山在大名府当了许多年的军头,如何不晓得这个道理,那二十多架砲车,便是针对这个要害的先手布置,而且着实狠辣,御营水军根本毫无作为。
对此,岳飞的应对很匪夷所思,但也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有些粗暴——这里距离黄河岔口不过十余里,两个河道也不过是十余里的距离,那么为什么不将船只从陆地上拖拽过去,直接绕过那个被封锁的河道呢?
这个想法看似匪夷所思,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那日下来后岳飞细细交代,张荣便觉得可行,因为这年头是有干船坞技术的,早在太上道君皇帝的时候,就有人在金明池旁边修建干船坞,以修理池中那些注定不能上阵的大龙舟。
而且,内河船只都是平底的,平底的,意味着可以用滚木协助‘行驶’,比尖底的海船方便不知道多少。
所以,陆上行舟这个概念从一开始来说根本就不是天方夜谭。
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些别的要求,不是光一个主意就行的,他得确保速度要快,要出乎金军预料,战场之上,最大的变数始终是人。
任何精彩的军事计划,只要被敌人察觉,就注定会引来阻扰与干扰,到时候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实际上,这也是岳飞放弃挖沟引水这个常规法子的缘故。
而为了能够成功,今夜必须要有佯攻和其他动作来做遮掩,而且得是合情合理的佯攻和遮掩。
那么宋军合情合理的军事尝试应该是什么呢?
“来了吗?”
随着城外一阵动静,元城内,一身锦袄,几乎与河南贵人冬日打扮一般无二,正端坐自家阁楼上的高景山微微抬头,面色不变。“我就知道,这般动静,肯定有事……是哪边?”
“南边!”
一名女真猛安俯首相对。“看火把和架势,不下数千,说不定有万人,正在堆舟连浮桥,准备夜渡!”
“不要管他。”高景山不以为然道。“只派哨骑小心沿河查探,并让南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