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金玉满堂(1 / 5)
在周家吃过饭又稍作逗留,临走时老太太从房里拿了个首饰盒出来,里面是只金镶玉的镯子,镶金处被雕琢成了一朵繁复的镂空牡丹,牡丹底部有一小金扣,下面三条短小的金链分别吊了三个小玉珠,款式很是特别。
玉石行有句行话,叫做: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
牡丹是富贵的象征,玉珠则珠圆玉润,代表性情温和,与人为善。这只精致的玉镯饱含了花开富贵,金玉满堂,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从玉的质地上看,是产自新疆和田地区的羊脂白玉,细腻晶莹,洁白无瑕。
党旗从小就接触玉石,自然知道这只镯子必然价值不菲,可她和周颂玉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老太太这般贵重的礼物她又怎么敢收?
“听你说你父亲从前是做玉石生意的,想来你也见识过不少,所以你觉得这镯子太贵重便不肯收下,对吗?”老太太见她一愣,心想这孩子还真实诚,倒是个不贪财的,“你放心,这不是什么专门留给儿媳妇的传家宝,也没你想象中那么贵重,这是六儿新疆的朋友送给他的玉料,他给我打了两套首饰,我做个顺水人情,你就当是六儿送你的,记他的好就行了。”
“既然老太太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吧。”周颂玉不动声色地说道。
党旗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收下了,老太太虽然说得云淡风轻,但她看得出来这镯子是有些年头的,因此心里总是有股莫名的不安。
事实上她的不安是准确的,周颂玉新疆的朋友的确送过他一块和田籽料,他也确实给老太太打了两套首饰,但这两套首饰中却不包括这只玉镯。周家除了老爷子老太太,只有周颂玉知道这只镯子的来历。
老太太的娘家是吴江薛氏本家,祖上自明朝起就是当地有名大户人家,到了清朝,一门五进士更是让这百年家族达到巅峰。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军阀混战,薛氏族人纷纷移民海外,聚居多年的大家族朝夕间分崩离析。
老太太的父亲是薛氏大房的嫡三子,因此在分家之际得了不少家产,这只玉镯便是当年老太太的嫁妆之一,是清末从宫里流出来的东西,据说是康熙年间的老货,因为一直存放保养得当,所以镯子上镶金的牡丹依然光泽熠熠,历久弥新。
这只镯子是老太太的心头好,她一直打算等自己百年后跟着带走的。只后来有了她的小六儿,她就暗自决定要把这只镯子留给六儿媳妇。当年周培的母亲作为长媳嫁入周家时,老太太不过给了一只祖母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