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放下(4 / 5)
时他就闹了脾气,再往北走,他几乎就没出过自己的营帐,仿佛外头的战事与他无关一般高高挂起。
承元帝当时也没那个耐性慢慢劝他,故而只恨铁不成钢地随他去了。
韶亓箫当时却带着一股扭曲的痛快,承元帝不理他,他也同样不理人。仿佛自己存心堕落,就能报复了谁似的!
但今生,他不会再这么幼稚。他想好好看看大周的这片壮丽河山!
大军行军途中,除了被扔过来的赵煦,一路倒没遇到多少阻碍和意外。
至于赵煦,就像赵敏禾曾担忧的一般,赵攸源在御前,确实不能时时刻刻关照他,尤其赵煦先前因自己的冲动,不但肩上受了些伤,更严重的打击还是父亲的责备叫他更是难堪。
赵煦到底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一时之间如何能想得开?
他整日恹恹的,看得赵攸源也有些着急。
这时候,韶亓箫的用处就显得重要了起来。
他干脆将赵煦据在了自己身边,要求他形影不离。
承元帝得知后,有一回遇上前方大捷,都心情颇好地调侃他道:“呦!你还要帮着看顾人家的大侄子了?”
韶亓箫对这样的调侃面不改色。
他先前只当这是为了阿禾做事。但几天后,他便发现另一个好处来——赵煦,他是每隔半个月便会往京中写家书的!偶尔寻到什么有趣的小玩意儿还能连同家书一并寄回去!
韶亓箫大喜!从此便能写些给赵敏禾的只言片语夹带在赵煦的家书中捎回去,或者雕个小物件叫他一并送了。
他也知道赵煦的家书是会和赵攸瀚、赵攸源的合在一起送回京城,况且京中还有赵毅一关,因而为防没有下一次,他也不敢写些你侬我侬的相思之句,雕的小物件也不再是逾矩的簪子等首饰。
这叫赵攸瀚看他顺眼了些,倒不再阻止他光明正大蹭书信的事。
赵攸瀚在前线冲锋陷阵,有条不紊地攒着他的军功。又因赵煦已安全托在后方,他也不再有所顾忌,放开了手脚。他这么多年的兵书和武艺并非花架子,很快便在一众副将中显眼起来。
而赵煦这里,在最初懊恼悔疚的情绪过去后,便也很快振作起来。
既已来了前线,便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他上不了前线,在后方却也一日没有落下过武艺。到肩伤好了之后,他甚至还同后方营地的士兵们一起操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