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豁达(1 / 4)
六月里的襄京城像个大火炉,烧得人口干舌燥的同时,还给本就焦躁不安的人们添上了心里的一把火。
即使承元帝出征前已尽量将政事堂安排得尽善尽美,摩擦到底比上头有个皇帝在时多了些。
还好,政事堂还有历经三朝、态度强硬的宋首相坐镇。
饶是如此,宋首相的负担也比平日重的多。用赵毅的话说——“勤勤恳恳地像头老牛!”
宋氏几乎没隔四五日便回娘家一趟看望祖父,但宋首相现在几乎长驻在了政事堂,极少能碰得到本人。宋氏也只有从娘家其他人嘴里听到祖父的情况。
“听我祖母说,祖父打算这次边关战事结束后就告老辞官。”宋氏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惆怅,宋首相本就年纪大了,这次劳心劳力之下更添了老态。
吴氏想了想,道:“这样也好,也算是功成身退。”
宋氏也明白意思。虽说现在政事堂还有两个皇子,但谁都知道,真要有什么要紧事,在底下人眼里只怕祖父说话的分量比两个皇子加起来都要重。而承元帝更信任的人,说不定也是祖父……
这么一来,祖父担过这一次的重责之后,在众皇子眼中是福是祸就难说了。
宋氏叹了一口气,祖父很理智,这叫她很放心。但她终究担心祖父的身体,这么大年纪了,还跟一群中青年朝臣和皇子们起早贪黑,怎么受得住?
忠勇伯府中,相比宋氏既要担忧自家祖父,还要心焦远在晋州的丈夫儿子;赵毅则虚火上升了——在他发现儿孙们的家书中多出了一份外人的信件时!
韶亓箫的担忧确实非常必要。赵毅见了他给赵敏禾的信,便毫不手软地拆了信件,一字一句、仔仔细细地看了下去。
正巧吴氏就在一旁,瞅着他问:“写了什么?”
赵毅哼了一声,转手将信件递了吴氏。
看女儿的私人信件,幼承庭训的吴氏还是有些压力的。但最终,还是为女儿的操心战胜了理智,她接过来看了个囫囵,发现并无出格的句子便阖上了信纸。
将信重新封好后,吴氏将之递给身后的翠芙道:“拿去给姑娘。”
赵毅张了张嘴,在吴氏斜了他一眼后,终究偃旗息鼓了。
这一年夏季承元帝不在京中,自然朝臣勋贵们都没去襄山避暑。
天气炎热,再加前方战事形势颇紧张,襄京城中整个夏季交际也很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