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迫切(2 / 5)
好。”
赵敏禾想想也是。想必有林嬷嬷的体面在,想必她一家子在杨府的日子不会难过。再加上林嬷嬷一家是家生子,在杨府里已经根深蒂固,人脉夯实,反倒到了这里却要重新开始,只怕还不如在杨府自在了。
这么一想,赵敏禾也不再多言,开始一言一语地向林嬷嬷讨教起来。
下半晌,赵敏禾才与韶亓箫一起,正式召见了王府所有的丫鬟、内侍和侍卫。
对照着林嬷嬷提前给她的名册,赵敏禾发现,吴氏担心宫女的事压根儿就没必要。
韶亓箫贴身的事大半都是康平担了去,剩下的小半儿,诸如穿衣洗脸这样要近身的小事,都是他自己动手的——当然,从这几日相处来看,他更喜欢她来。
况且,郡王府中的丫鬟容貌大都平庸,即使长得最好的两个,甚至也没有她的拨云弄月美貌,还一个在厨房一个在针线房,平日都不能在主院走动的。
没有小妖精要自己操心,赵敏禾自然是高兴的。
正正经经训了话,又依例发了赏钱,她便随韶亓箫回了存墨院。
回房之后,韶亓箫又取出一个楠木匣子,递到她面前。
赵敏禾接过来,顺手打开,一边还问道:“里面是什么?”
匣盖翻开,不等韶亓箫回答,她便明白了。
最上头一张是福运茶楼的契书,她往后又翻了翻,均是京畿各地铺子庄子的契书,还有千亩良田的田契。最底下则是银票,赵敏禾粗粗一翻,也估计得有好几万两吧。
她抬头问:“你哪儿来的这么多钱?”
如果他现下已做了好些年郡王了,那这些钱来的一点儿都不奇怪。但他才刚出宫建府,处处是花钱的地方,即使承元帝,也不可能一下子给了这么多。
韶亓箫得意一笑,道:“我赚的啊。”
他朝她坐近一些,继续道:“最初的本钱是母妃给我留下的那十几家铺子,这些年收益都不错,没有亏本。”
赵敏禾有些哑然失笑。她想起来那年她和家里的婶婶嫂嫂们围坐在安鹤堂里,听着杨氏担忧面前的男人不入朝反而跑去经商,那时只怕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能在不满二十岁时挣下这么大一份产业吧?这些,几乎跟她的嫁妆不相上下了。
“除了银票,库房还有许多好东西,有些是下边人献上来的,有些则是我自己收藏的古玩字画,我这些年都一一收着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