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3 部分(1 / 6)
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慢慢的适应。
将农具改良图纸交给胤俄,胤俄惊喜的跳了起来,直拽着黛玉叫道:“玉儿妹妹,这图纸是谁画的,太好了,这人是谁,我要拜他为师。”
黛玉抿着嘴,神秘的一笑说道:“十哥,你还是先把这些农具都造出来,交给匠作坊批量生产,只这些,可够你很忙一阵子的了。”
胤俄想想也有道理,便没再追问下去,只一头扎到匠作坊的制造室,没白没黑的忙了起来。
沈沉出身农家,黛玉便不会让他闲着,每日将他拉到地头上,让他和那些有经验的农人一起商量的选种,育种,整田,把查木罕忙惨了。那些个打从关内来的老农见一个少年蒙古王爷竟然对农事如此熟悉,不由也都憋了一口气,定然不肯被外族之人比下去,于是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不过十数日,三万亩育苗田已经尽数撒下明水香稻的稻种,待到秧苗长出来的时候,已经初步开垦过的三十万亩土地也被重新深耕了一遍,那松软的黑油油的土地让关内来的人都看直了眼,这么肥沃的土地,什么肥都不用上,就能有极好的收成,他们纷纷庆幸,这一回闯关东,他们真是来对了。
将辽河之水引入大田,三十万亩尽成泽国,那气势可是非同一般,来自关内的农民手把手教着众阿哥门下的家奴如何插秧,无边的田野上洋溢着欢声笑语,每一个人都憧憬着秋天的收获。胤褆胤禟胤俄被眼前的情景鼓舞的热血沸腾,他们挽起袖子甩了靴子,卷起裤管便下了田,三人各请了一位老农做师傅,很虚心的学习如何插秧。黛玉瞧了便用手拢在嘴边欢快的叫道:“大哥九哥十哥,你们要比一比么?”
胤褆高声笑道:“好啊,谁赢了玉儿妹妹就送他一个烟荷包。”
黛玉笑着应道:“好……”
黛玉和几个阿哥本是闹着玩,不想竟打她这儿开始立了新规矩,每年春耕之时,小伙子们都卯足了劲儿拼命干,好赢得姑娘们抛来的荷包,哪个小伙子得的荷包最多,他便成为当年的插秧状元,媒人们蜂拥上门前来说亲,那俊俏能干的姑娘由着他挑。再往后来,这插秧便成了一种寓娱乐于劳动的集体文化活动,形成一种独特的农耕文化,这可是黛玉始料不及的。
话说回来,胤禟一听黛玉答应了大哥的要求,便什么都不顾了,只抓过秧苗闷头便插,说什么他也要争个先,不能让黛玉做的烟荷包落到大哥或者是十弟的手中。
别看胤褆胤禟胤俄三兄弟从小打熬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