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卫鞅入秦 (1)(18 / 23)
月上梢头,照得道边山野间林木葱郁朦胧,他却是发现不了声音发自何处?卫鞅静静神,沉声问道:“阁下何人?请显身答话。”
“不涉利害,先生无须问我是谁?”
“难道阁下就为了这一句话么?”
“我要正告先生,危邦不可久留,须得即刻决定行止。”
卫鞅大笑道:“我已无人理睬,何须耸人听闻?”
“非也。先生三日内必有新的纠葛,若不趁早离魏,再想离开将永远不能了。”
卫鞅惊出了一身冷汗,恭敬拱手道:“何方高人?鞅不胜感谢。”
“既非高人,先生亦无须感谢。我就在你右手山头,只是不宜相见罢了。先生请回吧。告辞了。”
卫鞅向数丈之外的右手小山头看去,只见树影微动,遥闻一阵马蹄声远去,四野又是一片沉寂。卫鞅猛然想到方才在庞涓书房见到的布衣少年,难道是他?不会啊,那个布衣少年分明是洞香春遇到的神秘老人的孙儿,他既在庞涓府中,必和庞涓大有渊源,如何又能帮我?方才他也显然明白不宜在那里和我表示认识,可见他和庞涓又有一定距离。有渊源,有距离,可能是何种人呢?再说,一个少年,如何能有如此奇异技能?是的,不可能。然则是谁?卫鞅又想到了公叔陵园那个单身骑士惊心动魄的搏击绝技,对,极有可能是他。然则他又是谁呢?卫鞅已经问过,公叔府已经交出了所有文职小吏,没有一个掌书。那人自称公叔府掌书,显然是假托。哪么他的真实身份呢?他为何关注自己的行止安危呢?莫非是老师派出的使者?不会,绝不会。老师在他下山时与他言明,不许说出老师名字来历,自己的人生功过善恶,均由自己承担。老师是严厉的,也是明哲的,绝不会心血来潮的派出一个人帮助自己。一时间,卫鞅倒是理不清这团乱麻了,于是也就不再想它,打马一鞭,飞驰涑水河谷。
三、茅津渡两情惜别
太阳还没有升起,大河两岸的辽阔山原锦缎般灿烂。
大河从漠漠云中南下,一泻千里的冲到桃林高地,过蒲坂,越函谷,包砥柱,吞三门,便在广袤的山原间铺开,浩浩荡荡向东而去。大河在南下东折的初段,鬼斧神工般开辟出种种险峻奇观。这“河包砥柱,三门而过”便是大河东折处最为不可思议的神奇造化。砥柱本是一片孤山,当道矗立,阻拦大河东去。大禹治水,举凡山陵当水者,皆凿通水道。河阻砥柱山,大禹便从两边破山通河。中央主峰孤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