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外挂貌似开反了?(3 / 4)
颠覆顾莫杰认知的知识。
“前面我提到的‘激光伪双光栅穿透试验’,就是一个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的改进实验,是一群未来——我是指2012年之后——的科学家做的。那群科学家对量子物理学家约翰·惠勒1978年提出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践化,用氦原子束模拟双缝实验中的光束,用不会对氦原子束运动产生任何干扰的特定纯净激光束做了一道伪光栅遮在实体光栅之前——这道伪光栅可以起到光栅的观测的效果,但是不会和实体光栅一样对氦原子束产生遮挡。打个比方,如果实体光栅是一道带刷卡门禁的门,那么门不仅可以阻挡人通过,也可以记录人的通过;而伪光栅则相当于有红外射束的报警器,没有门的实体,不会阻挡人通过,但是可以保留记录人通过的功能——结果你猜,加了这道伪光栅之后,科学家看到了什么?”
顾莫杰有些不耐烦,他的求知欲已经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闷声喝问:“别卖关子了,快说。”
初音娘的人工智能似乎进化出了一些撒娇的语气,不满地娇嗔了一声,继续往下陈述:“他们发现,如果在伪光栅后方只有一道实体狭缝光栅的话,那么氦原子束在通过伪光栅的时候就会表现为粒子特性;而如果伪光栅后方有两道实体狭缝光栅的话,那么氦原子束就会表现为波特性。”
“那又有什么稀奇的?不是和波粒二象性很吻合么?一道光栅,表现为粒,两道光栅,表现为波——等等!不对!”
顾莫杰说了一半,突然醒悟到了什么,又强调地反问了一句,“你刚才是说,在还没有通过实体光栅之前,在伪光栅那里就观测到了波粒二象性?”
“是的,就是这个意思,看来你已经了解了量子世界的深一层真谛了。”
“你是说,‘不仅光波过去曾经通过哪些环境、会对其最终结果状态做出选择;而且光波在未来即将要通过而尚未通过的环境、也会对现在当下这一瞬间其本身的物理状态产生选择影响’?也就是说,不是过去加现在决定未来,而是过去加未来决定现在?”
“BINGO!答对了——至少在量子微观的层面是如此的,这就是约翰·惠勒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最终被证明了。在时间被无限微分的瞬间,每一个现在的状态,都是由与它邻接的过去瞬间与未来瞬间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宏观物理学上认为的、简单的过去加现在决定未来。在微观量子层面,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瞬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宇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