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像三体人一样秒杀(2 / 4)
0万!初音视频的付费会员,也突破1000万了。连最惨的云音乐,初音刚刚开始推广正版化付费业务的时候,比文学领域还惨,才50万付费人数,现在云音乐做同好圈子、音乐评论、个性歌单,几年建设下来都有400万付费了,比文学还多一倍。你区区200万不到,算个啥?为了守住这200万,就不能改革了,就不能把眼睛看到更远处了?就不能盯着初音娱乐上剩下的三四千万愿意为内容掏钱的人了?就不能想着怎么把中国网民里面另外6亿用了‘初见’社交软件、但是还没在初音的内容圈子上花过钱的人,引过来花钱了?”
一通大道理,把网站内容负责人说得抬不起头。
眼界子实在是太浅了。
顾莫杰觉得有必要给手下人好好洗洗脑,然后等他回去之后再给下面的中层管理二次洗脑。
“当年,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研究过‘为什么98%的硬盘企业活不过20年’这个课题。包括现在市面上做到最大的希捷、西数,其实不过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进入硬盘界的。那些和IBM之类的计算机整机公司同期诞生的硬盘公司,为什么都没他们的客户那么活得久呢?
克里斯坦森研究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当硬盘每一次缩小一级规格尺寸,比如从14英寸缩小到8英寸,再到5英寸、3.5英寸,在新规格出现后的最初两年,小尺寸的性能是不如旧的大尺寸的,价格也比旧的大尺寸高。
所以,行业领导者都不会去用新规格,他们的市场部门虽然重视了研发部的成果,但是他们在拿着新成果给他们的客户,比如IBM看的时候,IBM只会说——我不要新的5英寸硬盘,因为贵,而且我的整机结构已经开好槽了,塞得下8英寸硬盘,哪怕改用5英寸,我的机器也是白白空出那么多空间。
希捷和西数的上一代硬盘巨头,就是这么死的。那时候是80年代,希捷当时还很小,不配做IBM的供应商,于是他们找到了苹果,找乔布斯——那时候还比较原始的苹果个人电脑,需要这种小尺寸的硬盘。
然后几年之后,那些希捷之前,连名字都不配留下的曾经巨头都死了。他们的死因,就是在于他们被自己的大客户绑架了,现有存量的大客户买啥,他们就专精于研发啥,改良啥。圈子外面如今还没崛起的新客户,潜在客户,他们不敢花成本去追。只要这种追,有可能损及现有客户。
试问,一个国家,有六七亿网民,你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