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最后一个天赐良机(4 / 5)
个平手。
百度和谷歌毕竟在搜索方面有多年先发优势和数据积累,这都不是盖的。
但是,在下半场的时候,百度和谷歌纷纷发现再下蛮力也赶不上。
所谓下半场,是“让机器人听懂人话,并且答对人类提出的主观题”。
百度和谷歌之所以赶不上,最大的瓶颈,在于他们的用户大多不喜欢登录帐号之后再搜索,以至于百度和谷歌的大数据最多只能通过IP地址来鉴别用户习惯,没法做到最精确。
尤其是在中国,一台电脑有可能会有一家人用,老爹搜股票、老娘搜剁手、小孩儿搜游戏。
结果就是:百度根本没法把用户的行为按照真实的“人”分拣开来。还以为这台手机的主人是个又喜欢炒股票、又喜欢剁手美妆、还喜欢打弱智手游的奇葩精神分裂症。
又比如,很多中国人当时依然喜欢去网吧上网。而网吧的机器在不登录百度帐号的情况下,搜集到的一切数据都是没有主观爱好分析价值的。
还有很多中国家长,虽然买了智能手机,但是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不够高,他们喜欢把手机给小孩打游戏,或者是相互之间借高性能、大屏的手机看片、打手游。这种借用,都导致了数据采集的问题,没法勾勒出一个个人。
糊成了一团的大数据,在面对“回答主观题”这个难关时,根本不配被称为真正的大数据,那只是一团数据垃圾。(回答客观题的人工智能还是能用这些大数据的)
美国人好歹每个人用自己的电脑和手机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谷歌在这方面的形势比百度还乐观一些。
所以,在这个下半场上,能够赶上顾莫杰脚步的,只有FACEBOOK的扎克伯格。
小扎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初关注的几个人之一。当年做机器识别人像的时候,FACEBOOK的表现可谓惊艳。
可惜小扎没有做搜索引擎,所以错过了上半场。
如今FACEBOOK以一个不做游戏的公司的形象,光靠广告收入就可以匹敌腾讯的营收体量,可见FACEBOOK对于用户需求的推送算法投入有多大、效果有多精准。
初见和FACEBOOK最大的优势,就是所有使用他们产品的用户,必须登录自己的社交帐号。如此一来,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被顾莫杰和扎克伯格如同跗骨之蛆一样死死咬住,一刻也逃脱不了监视。然后这两个人都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