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联合研究组传道授业解惑(4 / 7)
叫人钦羡,这充分说明林知夏不仅是一位独立的rcia vestigator课题组长,还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导师。
林知夏谦虚地回应道“我没有那么好,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努力。老师的名声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收获。”
话虽这么说,她和陈诗涵分别之后,马上掏出手机,打开“导师评价网”,搜索自己的名字“林知夏”手机网页显示出二十几条评论。
第一条评论获赞最高。那名学生说道“林老师只有二十多岁,但她的知识储备像是七十多岁,大家不要因为她年轻就不敢报名,她是责任心超强的好老师。”
另有一位学生说“她组里有个徐姓学长。徐学长要是在我们组,十有八九会延毕,她不延毕学生,责任心强还是不强”
林知夏注意到,这位提出“延毕”的学生的网名是“崔小明”。她点击“崔小明”的头像,又见他给谭千澈打了好几次高分,简直是谭千澈老师的忠实拥护者。
林知夏把手机锁屏,放回她的背包里。
“你想收陈诗涵吗”汤婷婷问她,“那孩子有天赋,没心眼,我挺看好的。”
林知夏重复她的评价“有天赋,没心眼”
汤婷婷捧起奶茶,吸了一口,才说“就像段启言一样,我真是没救了,我就喜欢这种类型。”
林知夏轻笑了一声。
接下来的几天,林知夏一行人奔波于香港的城区之间。林知夏原本希望能与两所香港大学合作,然而,她只搞定了其中一所,离开香港的前一天,她与那所大学签订了“联合研究组”的协议。她的本科导师谷立凯是“联合研究组”的总负责人,谷立凯快要评上院士了。比起二十岁出头的林知夏,谷立凯的资历、年龄、人脉、根基更让众人放心。
在谷立凯的帮助下,北京那两所顶尖大学都愿意加入研究组,“四校联合”的招牌瞬间打响,谷立凯的日常工作越发繁忙。
2017年四月下旬,他特意带上几位同事和学生,从北京飞到省城,前来与林知夏商讨“联合研究组”的启动计划。
林知夏和谭千澈共同负责这一次的招待工作。他们这对同门师兄妹虽然在一所大学内任教,但是,他们许久没有见过面,平常也不聊天,林知夏觉得她和谭千澈的关系可以用“井水不犯河水”来形容,而谭千澈却喊她“小师妹。”
他措词亲昵,声线冷冷淡淡,反差强烈,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