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和第一章这里说一下,我的这篇小说是重生复仇+种田。 (2)(21 / 23)
?”她打量一眼,发现杨莺的气色好多了,人也有了笑脸。
杨莺连忙点头:“吃过了,这会儿可不早了,等咱们到了那里,戏就开演了。”
杨雁回却不急着往外走,只是笑问:“看你这么高兴,怎么,那事儿成了?”
杨莺这下是真的露出个灿烂的笑脸:“多亏二叔说服了我爹。”
杨雁回眼睛亮亮的:“我爹是怎么劝的?你可有听到?”这事有那么好说成?大伯和大伯母就不怕少了杨莺这个劳力么?
杨莺的脸“唰”一下就红到了耳根子:“哎呀,就是,就是劝呗。”
杨雁回越发好奇了:“你害羞什么?”
“我在里屋,听得不真切,姐,你再问我可就恼了!”杨莺别扭的转过身子。
要说叔叔和婶婶,真是深谙父亲和母亲的性子。叔叔到了那里,只是劝说父亲,让自己上两年学,以后说出去也是个知书达理的女孩儿,容易攀个好亲事。反正只是个女孩儿,上的又是村塾,只要农闲去上学就好,也不用上一整天,不耽误帮家里缝补,农忙的时候也能下地干活儿。
叔叔还说他去帮着跟先生说说,让先生收下自己。其实那意思是,鸡鸭酒水他就帮着给先生了。
父亲当时便说:“既然你做叔叔的疼侄女,不如就让莺儿和雁回姐一道念闺学好了。”
杨莺在一边听着,脸上都替父亲发烧。那闺学多贵呀,他是怎么好意思开这个口的?岂料叔叔当即就表示没问题。杨莺闻言喜不自禁。
父亲许是看到了她欣喜的模样,忽然警醒过来。雁回姐姐上的那闺学除了七天一休,其余时候,可是不分农忙农闲,什么时候都得去,除非病了或者家里有什么大事,先生才给假。
杨莺虽然年纪小,但对父亲和母亲了解颇深,看了父亲的神色,便知道父亲在想什么。如今家里可种着十亩地呢,在父亲看来,恐怕少一个干活的也是一桩麻烦事呢。
果不其然,父亲很快又道:“算了,不麻烦二弟了,虽说是兄弟,我做老大的处处靠着你也不像个样子,就上村塾吧。”
事情这才定了下来。可是这什么亲事不亲事的,她哪里好意思跟雁回姐开口讲!
杨雁回越发好奇了,但是看杨莺这般模样,也只能笑道:“好了好了,我不问了。走,咱们叫上哥哥一道去听戏。”
杨鸿和杨鹤其实对看戏都没多大兴趣。怎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