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和本章这里说一下,我的这篇小说是重生复仇+种田。 (3)(13 / 24)
深的就不谈了,再谈就要扯到明中晚期的思想解放和儒学流派了。
李卓吾、冯梦龙等人,在当世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李卓吾讲学,听众动辄相聚数千人,而且请注意——其中不分男女老幼!
他们的思想未必被统治阶级和当世的主流承认,但不管怎么说,肯定也是相当有存在感的。
本文的故事背景,大致类似明清,更偏向明,但有很多粮食谷物和职业,是清朝才出现或者普及的。
当然这些都不能深究,深究本文肯定有很多错误,跟明清时期对不上。
所以,杨雁回的种种思想,应该是比较大胆的,但还称不上多么前卫。而且她的离奇身世决定了,她的思想确实会和整个故事所处的大背景格格不入。
作者认为,杨雁回有这些想法,至少都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这都是作者自认为的。根据“作者已死”理论,作者我自己也管不着读者的想法TOT
☆、婉转相劝
作者有话要说: 我自己读着上章好累,于是就把上章拆分成两章了。本章原是上一章的后半章,被我略作修改后重发。看过的就不用重复了。
“雁回。”门外有人柔声唤了杨雁回的名字。
却是庄秀云母女来了。此时的庄秀云已是憔悴不堪,半分不见往日的明媚鲜妍。
村里的媳妇们嘴快,才半天不到的工夫,杨雁回再次被摔伤的事就传遍了全村。庄氏母女听说此事后,便赶来看雁回。
秀云进得杨雁回屋中时,眼睛还是红的,显是刚刚才哭过。看来她已在闵氏那里,听到了那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杨鸿和杨雁回这边,却是一点声儿也没听到,可见她是怎样克制自己的。
杨雁回忙招呼她母女二人坐下,杨鸿很识趣的退开床边,起身问庄大娘好。
庄秀云坐到绣床边上,瞧着雁回的模样,甚是心疼,蹙眉道:“怎么这么不小心?都怪杨鹤那个混小子。”
杨雁回好似没看到她眼角的泪痕,只是笑道:“又不是什么大伤,如今二哥都快成全家的罪人了。爹娘教训过了不算,于妈妈、何妈妈也说了他。如今姐姐也要说他。我看他改明儿都不敢出街门了。村里的长辈见到了,还不都得训他一顿才好。”
庄氏母女没心情说笑,听杨雁回故意说俏皮话,都只是应景的咧咧唇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