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完 (1)(10 / 24)
的人全都被拦了下来,一个个仔细盘问;稍有 应答不出的,都被拉到一旁,用绳索圈在一块。
随着天光大亮,等着要过桥的人越来越多,渐渐排成了一条长龙。
一辆篷顶骡车“喀答丶喀答”地踅了过来,也加入了等待的队伍。赶车的是一名 布衣皂靴的虬髯大汉,他踞在车座上等了又等,百无聊赖,见前方排着的是一对母子 模样的男女,那老妈妈弯腰驼背,头发花白;男子约莫三十来岁,穿着山民间流行的 短褐丶草鞋,扁担两头挑着柴捆,腰后还有一柄磨利的手斧,显然是从朱城山下来的 樵夫。
队伍移动缓慢,却非是全然静止。那老大娘上了年纪,无法久站,只得坐在路旁 歇息,每回队伍稍稍前移,她又得辛苦地起身走前几步,另觅大石或平地坐下,令人 不忍。
虬髯大汉唤那名中年樵夫:“小哥!我瞧大娘这样挺辛苦的。若不嫌弃,请来我 车上歇坐如何?”
挪动身子,拍拍空出来的车座,俯身道:“大娘!我一个人坐这儿 挺无聊的,您来陪陪我罢。”
中年樵夫犹豫一下,终不忍母亲受苦,频频相劝;老妇原是不肯,捱不住儿子与 那虬髯汉子殷勤,终于还是爬上车座,双手交握,向大汉低头:“感谢您啊,好心的 大爷!龙王大明神保佑,赐福给您这样的好心人。”
大汉呵呵直笑,点头道:“那就 多谢大娘的金口啦!托福丶托福!”
车座容不下三人并坐,中年樵夫便担着柴,跟在骡车旁边,与大汉有一搭没一搭 的闲聊。
“那些……都是什么人呀?”
虬髯大汉问。
“不知道,以前没见过。”
中年樵夫摇头,片刻又低声道:“都是些江湖人罢? 呸,净是欺负善良的老百姓!”
老妇听见,慌忙“嘘!”
一声:“小声点!你逞什么 能?他们有刀啊,惹得起么?”
中年樵夫面有不豫,只是不敢忤逆母亲,悻悻然闭上了嘴。
大汉满脸堆笑,怪有趣的眺望前方,似乎一点也不以为意。
后方队伍越排越长,忽听有人大声鼓噪:“喂!前头在搞什么玩意儿?”
两名武 官装束的青年扶刀而出,队伍里响起一片嗡嗡低响,此起彼落:“……哎,是流影城的人!”
“来啦来啦,终于等到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