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第46章 合伙办厂(2 / 3)
信。
事实上崔贤确实有看,只是看得非常无奈。信里讲得都是一些生活琐事,甚至卫笙有时会在信里讲哪个女老师今天穿的裙子能看到红内裤,令他头疼得紧。
而他也的确没有回信。
卫笙的股票在刘建仁的操作下已经顺利翻倍,目前她的手头上已经有了十七万元资金,这是一笔巨款,但距离卫笙要做的事情还是有些不够看的。
首先要办工厂就要租厂房,这份钱倒不是问题。
其次是机器,一台用作打碎大型塑料的机器价格高达万元,卫笙计算过,每台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运作中可以打出十五吨的碎片,一个月就是出产四百五十吨。
而最低级的黑料每吨回收价格在1500元,也就是想要一台机器运转一天,卫笙要有两万两千五百元的塑料供它打碎。
当然利益也是很可观的,因为每吨1500元到手的黑料,打碎后再卖给一级工厂的价格是1800元一吨。
也就是一吨可以赚上三百,可谓相当之暴利。
如果卫笙有三台机器,每天可以打出45吨,那么一天就有一万多元的进账。
而且除了黑料还有色料,也就是带颜色的料,价格则更高一些,再好的就是S级透明料,每吨的回收价格就高达数千元。
除此之外,刚刚计算的并非是净收入,水电房租自不用多说,光说人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资,因为回收无数吨的废料都需要人工操作,划分颜色、操作机器,添加软化剂打碎等。
光机器不断添料打碎就得全程人工,相当于二十四小时不停歇操作。
还有许多卫笙现在没有预算到的开支,不管是拉货用车还是什么都是需要钱的。
计划转学前的一整个月,卫笙就开始与刘建仁忙活这事,每天放学二人碰头为的不是学车,而是一起去跑市场,进机器,租厂房,四处敲单子进货。
好在刘建仁在虎台县办事熟门熟路,以他在虎台县的关系搞起一家工厂并不难,卫笙也乐得让他多出出力气。
并且他还将一些用得上的关系尽数介绍给了卫笙,她直到现在都记得工商局局长在刘建仁介绍下见到自己时候讶异难明的脸色。
这就是虽然父亲说过虎台县市场已近饱和,但卫笙依旧选择将厂子开在了虎台县的缘故。
更何况虎台县距离朝南市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即便真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