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第47章 灿烂到令人颤栗的前景(2 / 3)
可若现在突然改换供货商,必然要将上一个供货商的款子结清。
刘建仁的面子可以卖,但必须给他个卖的理由。
卫笙和刘建仁虽然心气孙权贵坐地起价,但也清楚这里面的规矩,更清楚无奸不商这四字含义。
就像孙权贵说的,他们与上一个供货商如果一直履行合同,先前拖欠的几十万元大可以一直推迟,甚至是不予结算。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而要将供货商换成卫笙,也就是要与上一个供货商产生违约。
毕竟工厂每月需要的瓶盖是基本定额的,卫笙的厂子做起来就逐渐挤掉了上一个供货商的份额,孙权贵的厂子虽然在虎台县是数一数二的,但吃不下两家的货。
毕竟塑料都是成吨打出批发,而不是零售,一个供货商的厂子足以打出他每月要的份额,所以与卫笙结盟,断掉上一个供货商就已成必然。
卫笙在简单计算了一番便立即同意了孙权贵的要求,也提出自己因为资金,第一个月她不能像孙权贵上一个供货商般每月送一次货,而是要每两天送一次货,结一次款。
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属无奈,因为她没有那样庞大的资金支撑一整个月的进货,只有当日,或者一两到两天立即结算再去进货、加工、卖出。
这样资金才能周转过来。
要知道虎台县的市场已近饱和,即便卫笙先前零散的货源找到了买家也未必会按时回款,供货渠道更是难以保持长期。
而一旦货物滞留不出产生积货,那就是平白地浪费人工房租等,而且还压住了资金无法周转开来。
当初父亲卫解放就是面临了那样的局面,因为市场价格暴跌近六成,进货商突然中断进货压低价格,意味着父亲将要面临巨大的亏损。
而当初因为进货量大已经向银行贷了款,那批货无法低价卖出,即便亏本卖出,按照当初混乱的市场也无法还清银行款项。
如此,卫解放气急攻心进了医院。之后他的合作伙伴私底下将货物清出卷款跑路,身为法人的父亲不但背上了银行的巨额债务,更有先前供货商未结算干净的资金债务无力偿还,这才被逼上了自杀的绝路。
卫笙不在乎被人压价,因为她可以薄利多销。她在乎的是找到一个能够及时结清款项,并且能与之长期合作稳固住当前局面的进货商。
孙权贵无疑是最合适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