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7 / 10)
,也许是小孩子的风寒轻微。东方的天空发白时,小孩子的烧终于退下去了。
挣开眼晴:“娘”。
一家子又抱头痛哭。
“好了,烧退下去就可以了,等一会儿我再熬一碗药。”应子闲放心的笑着说。
“好了好了,没事就好了,哭什么哭?”老村长大喊。
“对了,小闲你也一夜没有睡了,先去睡一下。”安老婆婆连忙接着话题。
揉了一夜的扭伤处,脚好了一大半。子闲行动有些迟缓的向门外走去了。旁边的阿忠与老婆婆不放心的跟在后面。
在药碗喝过之后,子闲下厨房炒了几盘菜与瓜。因为吃过药后嘴里泛苦吃什么都没有味道。
之后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了,村长的远亲小闲不仅会医术还有一手好厨艺。每每吃饭时间,几个毛孩子总是在那间小屋外打转着,盼着里面招呼一声。然后几个小伙伴呼啸进去一饱口服。而这时孩子的父母总是在接孩子时,送来了一些青菜与野果,如果是猎户则留下一只清过毛,开了膛的山鸡或野兔子。
呆在应子闲身边的几个小孩子,则跟着父母身后回家,然后展示一下子闲教的字与识别草药。
这个消息一传开,三十户人家的十来个小孩子,都被送到这小屋里。无论多么困难,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子可以出人头地,可以一技在身。
渐渐的应子闲才知道这个地方平民的生活是多么的困难。
请好的大夫出诊要一个金币其余的50个银币不等。一个金币可以换100个银币。而那一大车的菜、瓜、果子才值五十个银币。
而一个银币可以换一百个铜币,一百个铜币可以让一村子三十来户人家过上一天。
应子闲的小屋在上山采草药后多了一个小院子,用木篱笆交叉的围起来的。小院里多了二个木架子,几个手工竹篇的容器,门口处多了二桶清水。
其实冶好了小毛的风寒后,村民们更是不肯放子闲做其它的事,无事可做就开始上山采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屋前的清水就没有断过。
当然没有去采药的时候与孩子们则晒草药。帮一些找上门来的病人看病。
渐渐的应子闲的名字在周围的村子里传开了,而应子闲每诊病加草药只收病人二个铜币。这低廉的费用,许多莫名而来的穷人找来。
小闲的小屋被扩大成三间了,一间放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