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梦圆江宁(9 / 12)
早初殖商银庄用六百万亩赏功田所置换出来的两千万银元的资本金,到启元二十年激增了二十倍,达到四亿银元,这还没有将过去二十年向股东发放近两亿银元的钱息计算在内。
淮东钱庄的实力跟规模比殖商银庄还要大一些,资产金达到六亿银元;此外济州银庄等数家规模稍小,后期才得到发展的银庄,资本金亦在千万银元到近亿银元不等,资本实力并不容小窥。
早期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与当地人及势力进行交易,而传统的海外贸易物已经难以满足新帝国增涨的需求,到启元二十年,海外移民渐近成为贸易的主体。
包括十一个海外都督府以及柔佛,婆罗,高丽,扶桑等国在内的海东,南洋,到处都是汉人投资开发的矿井跟种植园。
到启元二十年,输入国内的婆罗火油每年就升至六十万吨,而输入其他地区的婆罗火油,每年也高达三十万吨,年贸易总额高达三千万银元。而控制婆罗国逾九成油井的婆罗火油商社,不仅具体经营者,管理者及核心技工都是汉人外,其股数除了皇室,殖商银庄,淮东钱庄,南洋船社等持有外,其余则主要由卢加都督府等地的移民群体持有。
除了婆罗火油,而从海外输入江淮浙闽地区,作为纺织工业原料的棉花,截止到启元二十年,每年就增加到八百艘海船之多——这些棉花原料的供应商,差不多有七成皆是海外移民控制的种植园供应,早期流放海外的战俘以及当地土著及后期移民海外的江淮民众,则是这些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
除了火油,棉花是主要输入货物外,每年还有差不多近三千艘海船,满载着硝石,婆罗山灰,硫磺,金银铜贵金属,蕉麻,蔗糖,名贵木材,药材等大宗货物,在崇州,江宁,明州,海州,津海,铁山,辽口等地靠港……
而这些庞大的大宗货物输入,国内则以新布,成衣,染料,食盐,瓷器,钢铁,船舶,兵械以及传统的茶叶,丝绸等大宗货物进行贸易抹平。
制造机械,蒸汽机及最新式的战船及火炮,火枪,则在严禁出海的名单之列,受到严格的监管——不过大量技术工人及学者的移民南洋,海外都督府辖境的新学,新产业及工业实力从启元十年之后,也开始有强劲的增涨。
大宗海外贸易,除了涉及其中的诸多势力获利极厚外,也给中枢岁入带来雄厚的海关税收,启元二十年仅海关关银收入就高达两千六百万银元。
算上对殖商银庄,淮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