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各自忙碌(2 / 4)
,自打胤禛年前问她要了一笔银子去建学堂,她就好像是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自己独立的又开了一个铺子——这次是专门做胭脂水粉的,里面不少古方还都是宜太妃她们贡献出来的,打上后宫贵人们专用,在外面卖也是有大把的人捧场的。
至于宋氏和耿氏,因着年宴办的十分好,那拉氏更是对她们放心,甚至将后宫的四分之三的权力下放给她们了,光是后宫所有女人的吃喝拉撒,就足够让两个人忙的脚不沾地了。
年秀月也忙,那教科书,只是适合大众的,却不适合以后要当 皇上的寿竹,所以,她还得和胤禛商量着来,为寿竹另外准备一份儿教育计划。
过了正月十五,年秀月编写的教材就送到了康熙的案头。随着教材,还有一份计划表,从小学的课程,一直写到专科,大学,以及最后的研究生。
康熙一开始并不在意,不过是瞧在胤禛和寿竹的面儿上,才答应翻看一下。等几十本书被人抬上来,他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就有些兴趣了。翻了一下,发现种类还不少,有语文,有算学,有自然科学,有政治,每一科十二本,加起来就是将近五十本了。
看着看着,康熙就让人叫来了胤禛:“朕之前说,要想统治好大清,就得用愚民政策,你只说已经有办法应付了,这思想政治,就是你说的应对方法?”
胤禛看了一眼康熙手里的书,点了点头:“汗阿玛英明,儿臣就是这么打算的。这只是初步的,想必您也猜出来了,小学总共有六年,我还打算,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慢慢的往上增加,政治书也要跟着来,只要给所有的百姓灌输了保家卫国的概念,他们就只能是大清的子民。”
“你想的倒是容易。”康熙冷笑道:“这种书,也就骗骗小孩子!你该不会真以为百姓们读了这种书,就真的会将这上面的东西当成圣人之言吧?”
胤禛摇摇头,他自然是知道没那么简单的。后世之所以有那个凝聚力,是因为中国有那百年之殇,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屈辱和刻骨铭心的恨,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姓们的心才能拧成一股绳。
新中国的发展,是破而后立,将所有的桎梏都打破了,才能重新站起来。
而现在的大清,虽然不能说是盛世,但除了边关,几乎从未有过大型的战争,更没有外敌入侵直逼京城这种事情,再加上还有前朝余孽蛊惑人心,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各种等级划分,实在不是那么好打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