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民团抗旱(3 / 4)
记发展了。”刘天凌说。
刘二娘迷茫了,不知道团长在说什么:“我也常听人说,咱们用的这些快枪了,机枪了都是洋鬼子大鼻子造出来的,就连东边的小鼻子也厉害了,咱们为什么就落后了呢。”
刘天凌叹了口气,这是实在的写照1926年的中华大地正是世道乱纷纷的时候,军阀混战发展缓慢。“看到河里的那些孩子了吗,一个个在干什么,捞鱼、游泳。国外的孩子像他们这大的时候都已经上学好几年了,没有文化可不就落后了。”
旁边一个村民说:“团长说的太对了,没有文化卖东西小商贩都坑人。”
众人又把另外一台抽水机打开了,浇地抗旱。
刘二娘若有所思,说:“我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不然也不会窝在小山沟沟里了。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可行不?”
“有话尽管说,错对没关系。”
“我看团长还有点儿闲钱,不如拿些出来建设几所学堂,民团也不用出太多,就是牵头,各村的百姓也在捐点,这样学校就不建成了吗?”
刘天凌点点:“学校好建,钱我也不差。可是关键是没有好老师,大部分本地的老师都是半瓶子水,能教点什么。我正想着怎么先培训一批老师出来,这才是根本啊。”
“我有个表妹,叫方雨涵,在北平一所大学读师范,刚刚好今年毕业,那学问应该还是说的过去的,今年刚刚好毕业。”
刘天凌大喜:“如此甚好,写信把她叫回来啊,待遇不是问题,我给她开比北平还高的工资。”
刘二娘摇摇头:“他们不在乎钱,追去的是理想,我写信试试吧。”
这一趟也算是没白来,如果真能从北平招回一个大学生来培训些教师还是不成问题的。
刘天凌又检查了一下枣梨村的防守,村口共四个炮楼,还有两米来高的石头矮墙。目前刘二娘训练了六十人,共计五十多条步枪外加两挺轻机枪。左右附近几个村的百姓乡亲的也都打好招呼了,共同进退,遇有土匪来袭一起遇敌。
一直跟随在刘天凌左右没有发表意见的贾才忽然变得激动起来:“团长,我想错了,原本想着为团长做做夸大宣传,现在看来不用了,只需要如实的把团长,把民团的事迹写下来就足够了,我提议立刻办报纸。”
“办报纸?咱们地方小了点吧。”刘天凌大吃一惊,不是没想过办报纸,而是现在只有这么小小的一个镇的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