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找到财路(2 / 3)
了,沈氏嘱咐了几句后把钱交给子福,子晴拉了子福就要直奔街里的小杂货店。
“晴晴,你怎么说风就是雨的,毛毛躁躁的。不过你居然能从娘那要来一百文钱,倒是让我刮目相看。”子福说道
“娘可是看你的面子啊,我可是给娘打了包票,一定会还她钱的。哥,你想啊,后天就初十了,是大圩,你要赶快多写点对联出来,离过年也没几天了。”
两人赶到杂货店,子晴才知道古代的纸张真的不便宜,一张完好的红纸居然要十文钱,相当于两斤早米的价钱,而一张红纸也就能写二副对联。
“老板,能不能便宜点啊,我买得多啊。”子晴问。
“这个真的不能便宜,不过这边有五文钱一张的,只是有的地方坏了,有洞,一张纸裁一副对联还是没问题的。你们看看,商量商量。”
子晴和子福把破损的红纸打开看了看,有的能裁出一副半的对联,最不济的还能多写几个福字,兄妹俩挑了二十张,子晴又磨老板送了两支破损的毛笔和一块普通的墨,两人一回到家,把东西放进子福的屋子,子晴就要动手裁纸,子福没敢让她动手,怕弄坏了。
“大哥,你别都裁了,裁出一张你就先写,等墨干的功夫你再去裁,不是可以节省时间吗?”
“小丫头还挺聪明的,哥哥听你的。不过,咱们写什么呢?”
“就写喜庆点的,你要不会的可以问问爹去,要不,找找咱爹的书里有没有?”
子晴开始浏览书架上的书,这回可以大大方方地看书了,毕竟这些日子子福也教了她一百多字,虽然会写的没有会认的多,好在子晴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一个乡下丫头还是别去冒充才女的好。子晴找到一本《大夏风俗杂记》,子晴打开一看,里面有对联、灯谜、各地名川大山,佛教道教胜地,甚至于各地风味小吃,农作物种植等。子晴觉得真是一本有用的好书。
正打算动笔的时候曾瑞祥进来了,“听你们娘说的你们准备去卖对联,福儿,你觉得你的字可以写对联了吗?”
子福一听,满脸愧色,子晴急忙抢着说:“爹爹,大哥并没有打算自己写啊,大哥只是在裁纸,我们准备好了让爹爹过来写。我和大哥二哥负责卖。”
也许曾瑞祥觉得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对孩子们的懂事颇感欣慰,因而很痛快地拿起了笔,子晴很庆幸父亲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在父亲的帮助下,天黑前终于写好了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