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宝上生光(3 / 5)
。
看这件高不过10厘米的圆雕弥勒,是普通的红椿乌木,而且工艺一般,估摸着价格不会过千。
虽然唐易平时不玩古玩,但生在古玩商之家,于古玩之道,也算略懂。金丝楠乌木所谓的金丝,也只是在木质表面闪动,不会形成笼罩一般的光芒,而红椿乌木更不用说了,压根儿不会有光。
如此想着,唐易又把这件圆雕弥勒掉转过来,底朝天。紧接着,那片光又浮动在了弥勒佛的底部之上。
这一幕又把唐易吓了一跳,手一哆嗦,差点儿把弥勒佛掉地上,额头上更是唰地冒了一层汗。
这种情况出现,就不是弥勒佛本身在发光了,不然,光不会如此移动!
唐易咬了咬牙,右手抓着弥勒佛贴近耳朵,然后跟摇可乐似的用力上下一阵晃荡。令他失望的是,他没有听到弥勒佛里面传出任何的声响。
“难道这里面没东西?真是邪门了!”唐易停下来,又反复仔细打量起了弥勒佛。弥勒佛笑容可掬,大头圆肚,但是姿势有些怪异,一手指向大肚子,一手指天。
看着弥勒佛指着大肚子的一只手,唐易突然恍然大悟!
这是肚憋油啊!
所谓肚憋油,是指物件内部另有乾坤,藏有宝物,往往外物有一些暗示,比如这弥勒的一只手指向肚子。
翻看弥勒的底部,唐易终于发现了两处很隐蔽的小突起,同时用手指按下,弥勒的底儿掉了下来,里面严丝合缝地嵌了一个小木盒。
难怪怎么摇也没有声响,小木盒嵌得非常牢固,唐易用了不小的劲儿才抽出来。而随着木盒的抽出,那片深黄色的光也随之移动。
木盒做工做精致,侧边还一条细缝,显然里面装了东西。
有了弥勒佛“发光”的经验,唐易猜测,木盒里面的东西,才是真正“发光”的正主儿。
想到这里,唐易的心跳再一次加速,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木盒。
木盒里,有一件长方形的小玉件,玉质为白色,微微泛青,长两厘米多,底边长一厘米多,上下打了通天孔,四个竖面上都有刻字,唐易从未见过这种字体,而且细若游丝,还有断笔,很难认出什么字。
将玉件儿拿出来后,木盒上立即就没了深黄色的光,这片光转而浮动在了小玉件上。
这是什么东西?
唐易正全神贯注地查看着玉件,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