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曾少年 (3)(9 / 11)
后是小屁孩,但现在做什么项目首要想的就是怎么讨好他们;西单很多年不去逛了,蓝色港湾和三里屯也不再那么喜欢,更习惯海淘、淘宝;购物车里自己的东西变少,老人孩子生鲜家居占了一多半;在外的称呼再不是哥哥姐姐,大多数变成叔叔阿姨。
很多以为一辈子不会忘的事,已经不会刻意记起了,没那么勇敢了但是更加有担当,比起追寻更想要守护,守护身边触手可及的小小幸福。
我进入了稳定的节奏,虽然有点不甘心,但是我们的少年时代还是悄然远去了。而在少年和成人之间,我们仿佛还在经历着一个曾少年的阶段,有点怀旧,有点初老,有点坚强,有点理性,还有点好的愿景。
科学家说,人永远都觉得年少时的歌最好听、电影最好看、零食最好吃、朋友最可爱,那是因为青春里的所有感知都最鲜活,会令所有的以后黯然失色。15岁到30岁发生的事,人们将会记住一生。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最珍贵的记忆,因为我们都曾少年。
小船哥留在了美国,他独自去了很多地方,纽约、洛杉矶、休斯敦,在他的朋友圈里,我看到了每一个地方的照片,还有他比着V字的纤长的手。正直、诚恳、善良、优秀的他,继续用恍若太阳的光照耀着美利坚人民,他是斯坦福研究所里最受欢迎的华人青年,是令所有人都尊敬的Dr.He。
千喜还在她的世界里奋斗着,时而有她出任电影女主角的消息,时而又有她和其他女星红毯斗艳的新闻,不管怎么说,她已经是天后了。北京最热闹的三里屯,常年有她巨大的广告牌,美得不可方物,强大得不可一世。只是我每次仰望的时候,看着她深邃的眼眸,总觉得里面有遗憾的颜色,不多,就那么一点点。
徐林不再做记者了,她抡的最后一篇娱乐大稿写的是千喜,题目叫《她是一千年的欢喜,也是一千年的寂寞》。她成立了一家宣传发行公司,俨然成了徐总,我曾到她的公司去了一次,里面有好几个模样甜美的妹子,她们都对徐林很崇拜,还说在她手下很安心,至少不会遭遇潜规则,而我心里想,妹子们很傻很天真,世界那么大,发生什么可不一定哦。出门前我看到了她公司的Logo,是一尊素描的观音,静立安详。
王莹的爸爸在调查期间被查出患了胰腺癌,3个月后就去世了。这对她的家族如同一次拯救,其他人陆续放了出来,一场喧嚣悄然落幕。王莹在英国生活得很好,据说又修了艺术史,做艺术品收藏的生意。她始终没有回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