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7 / 13)
妃虽是伉俪情深,可有些人,在他心里,他始终记着——对此,我深信不疑。”
太后神色一滞,随即便是目光转冷,语声也随之变得冷硬:“原来皇上对哀家与康王的一举一动都是清清楚楚。”
钟离烨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也只是以往。在我留在母后、康王身边的心腹被逐出宫后,就不是太清楚你们的动向了。”
皇上做到他这地步,还有什么可隐瞒别人的?还有什么是不能承认的?
他继续道:“我震怒之下,将一女子送到萧旬府中,康王却在之后与秦、罗二人来往,混淆我视线。母后不会不知道他到底意欲何为,可是您由着他恣意行事,不外乎是要让我认为他最起码不是虞绍衡的同谋——可您也让我不能再重用秦、罗二人了,您知道么?”
他缓缓站起身来,自嘲地笑了笑,“母后,我就是这么变成孤家寡人的。如今我只能无所事事,饮酒作乐。我是不能指望了,康王若有那份才干,母后去让他夺回实权。他真做得到的话,我必然让出那把龙椅。”
太后已不能再留在这里,她想站起身,却已无力,需要宫女扶着起身。
回宫路上,太后想起了几年前的事。若非今日钟离烨的一番话,她几乎已将那件事忘了。
那一夜,康王执拗地站在她面前,要她帮忙为指他婚。
可康王要娶的人,是钟离烨看中的人。
她声色俱厉地训斥了康王多时。
康王在她面前落泪了,低声问她:“我这一辈子大抵只有这一个心愿需要母后成全,您怎么就不能答应我?”
是为此么?应该是,因此事,她在后来始终坚持让钟离烨与先皇后大婚,始终显得心意坚定。
她想在皇帝大婚之后,成全康王。却没料到……
如果当初她遂了钟离烨的心愿,鼎力相助,如今……是不是就不会落到如今这地步了?
后来,她把这件事忘了——是从本心不愿记得。为人母的,哪个愿意自己承认自己在一些事情上对膝下孩子有失公允?
“母后,我就是这样成为孤家寡人的。”
钟离烨这句话反复在她耳边响起。
她的儿子成了孤家寡人,她有意无意也罢,功不可没。
她那勤政爱民、心思缜密、偶尔任性的儿子,一直以来,都是觉得太孤单吧?
她肯帮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