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五王之乱(番外)(2 / 5)
后需要重建的国家丢给了太子。
国家百废待兴,问题多多。有武将需要解兵权荣养;管理型的文臣和地方能吏匮乏;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简直一穷二白,还时不时有违法小朝廷残余的零星叛乱。
昌平帝从小身体就不是很好,偏接手了这么个烂摊子,他又想有所建树,让战乱的中原恢复生机,因太过劳心劳力,常导致病痛,拖着病体处理理政。皇后卫氏与昌平帝感情甚笃,十分心疼昌平帝,就时常帮着他处理奏折,慢慢也摸出一些门道,显露出在政治上的天赋。昌平帝囿于身体,便慢慢开始倚重卫氏。
后来昌平帝35岁就在朝堂上猝死,一句交代都没有,还是卫氏撑起了朝纲。
皇后卫氏所生嫡长子已经夭折,只有一女。昌平帝猝死后,她悲痛欲绝又生子无望,就将才7岁的庶二子沐乫认到自己名下,就是第四代皇帝,称为兴宗的永和帝。
卫氏作为太后垂帘听政。
卫太后一个女人理政,竟然没有人反对。不仅因为她是太后,名正言顺的国母,更因为她有政治才华和治国经略,不仅体弱的昌平帝对她多有倚重,连朝臣都信服她。
卫氏用高爵厚禄荣养武将,封妻荫子,不至于功臣寒心,也不会尾大不掉;又不拘一格选拔贤臣,知人善任。鼓励农商,休养生息……她做出许多利国利民的好决策,使得昌平年间时局渐渐稳定,战后的南北大地很快恢复生机。
因世宗年号昌平,便是史称“昌和盛世”的开篇。
卫氏作为一个女性,在政治上能如此出彩,稳定国家局势,繁荣南北,是因为她背后还有个娘家在支撑。卫氏出身于号称大幸“钱袋子”的开国五大异姓王的东兴王系,传了三代降爵至国公。
俗话说的好嘛——有钱能使磨推鬼。东兴国公府对卫氏鼎力支持,才有卫氏稳坐太后宝座,垂帘视政。
卫氏治理国家有一套,更将永和帝当亲子,尽心尽力教导。又不贪恋权势,永和帝一满十八岁大婚,卫氏就立即撤帘让永和帝亲政,平时只指点永和帝,不再亲自插手朝政,其道德之高尚,精神之高洁,为万民敬仰。
让许多以为会出现第二个凤天女帝,社稷倾颓的人都大松口气。
永和帝受卫氏影响颇深,继续实施从昌平帝时期就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国家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这一段时期就称为“昌和盛世”。
这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