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交流会(上)(2 / 3)
据孙刚了解,农村交流会之所以会出现人气不旺、生意清淡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各地举办类似交流会的时间过密、场次过多,常常出现重叠的情况,因而分流掉一些客流。还有就是交流会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太多,让人望而生畏。再者因为参会摊位费、运费成本过高,一些小本经营户不堪重负,望而却步。现在各地集市上的购物超市很多,各种档次商品应有尽有,农村消费者等交流会集中消费的习惯早已成为过去。
现在随着农村娱乐设施和项目的多样化,很多年轻人由于有了网络等其他娱乐途径,对交流会的兴趣在渐渐淡化,所以现在的赶会受众群体以中老年人和赶热闹的小孩为主。不过由于赶会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习俗,以至于本地人感觉如果没有交流会就没有了味道,所以本地的交流会传统一直传承了下来。
孙刚家乡人口众多,显得还是热闹异常,虽然真正在交流会上买东西的不多,大家主要是凑凑热闹,在农忙时节娱乐一下。
小镇上的“交流会”一般是7-10天,届时来自外省的民间曲艺艺人,还有小商小贩都会云集于此。各种饮食摊、货摊,还有一些助兴的杂耍曲艺表演,从而形成以民俗文化表演为主的活动。
多是大家在开始新的一年劳作前的消遣,娱乐也多为看看歌舞、杂技,品尝各地汇聚来的美食。
人们呼朋引伴,往往方圆十里数十里,条条大道人来人往,个个身上衣着一新,去“赶会”。三五个人一起看看杂耍、马戏,吃点儿各地美食。
“交流会”的小吃街是各种小吃最集中的地点,煎、炒、烹、炸、蒸、煮、焖、烤,各种烹饪方法制作的百种冷、热、生、熟食品,色、香、味俱全,食肆之问各种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加上翻炒声叮当作响,幌匾装饰和工具食器各异,令人在遍尝美味之时,还大饱了耳福和眼福。
除了本地特有的地区性风味外,一些小吃因流传地域的扩大,已成为具有全国性的风味食品。
在小吃街上,经常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如烤羊肉串、过桥米线、烤鱼、山东煎饼、羊羯子、炒疙瘩、炸臭豆腐、炒粉等等,越来越多的各地美食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在小镇的另一条街上,特设有礼品、书籍、工艺品、日用百货等卖场或“特色一条街”,所卖内容,无所不包,玩好吃够后,人们又享受了购物的乐趣。
娱乐活动最常见的是套圈和射击,表演则为旱船、秧歌、舞龙舞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