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皖南初印象(2 / 7)
每一个皖南人都开始对这个属于自己的城市形成新的认识。这是一座新城,是一座希望之城,也是他们即将引以为傲的城市。
此时,在皖南市政府最新设立的人才登记和迁移大厅中,几乎每一天早上还没天亮就有人开始在那里排队,这里的工作人员几乎每一天都要加班到晚上九点才会下班,但是没有人产生不满情绪。
这是他们亲眼见证皖南市崛起的时刻。每一个新的人口的迁入都代表着皖南市的成长,这大半年以来,他们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人经过自己手中落下的红印成为了皖南市的市民。
整个九八年的下半年,涌入皖南市的人口几乎是成倍增长的趋势,但是刘云清和林晓梅却果断采用了张真一给市委市政府的建议。
尽管这个政策一度被一些媒体指责是人为地区分出人的三六九等,但是皖南市委市政府仍然顶着巨大的压力严格执行了下去,这个政策中被最多地指责的部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入皖南市获得皖南市的户籍,而必须在某一个领域具有相关的资格证明才可以”。
张真一在这一点上充分借鉴了另外一个时空中沪城市的人口政策。采取了积分制度,学历、年龄、技术资格以及对皖南市的投资额都会划入这个范围,设计了一套合理的积分标准,与此同时还设立了一些特别的标准,可以让某些特殊的情况绕过积分制,例如在皖南市投资超过千万可以直接获得户籍。
这个政策一出台,顿时就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时候的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户籍的大问题,但是张真一相信,一旦房价开始跟另外一个时空一样开始上涨和公共服务体系开始出现差异性后,户籍问题立马就会变得非常严重。
尽管这时候还没有重点的特大城市在户籍问题上做出一个可行的政策。但是这个问题却实实在在地存在,张真一并不想皖南市也成为后世的那种情况,所以一开始就设置了年限。
“从皖南特区设立开始的五年内,进入皖南市的人口可以通过特殊政策和积分标准,一旦五年期限结束,那么皖南市委市政府就会正对户籍问题出台新政策,到时候进入门槛将会提高并且设立严格的限制。”
随着佳乐福集团的入驻和大量港岛以及佳乐福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伙伴开始纷纷将投资的方向放到皖南市后,一时之间想进入皖南市的人显得异常地多,而且皖南市委市政府在公开场合更是直接指出了,鉴于现在的人口涌入速度极快,所以皖南市政府会考虑提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