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逐鹿正当时(6 / 14)
而杨一清曾遭贬黜,性情久经磨炼,较之沉稳圆滑。杨一清做事知道隐忍,知道迂回迁就,另出机杼以达目的,这一点杨廷和不如他。然而谈到理政、理财,目光长远,这方面的才能,杨一清不如杨廷和。这两人,一个长于治政才能,一个长于治政手段,各有所长,如能互补,则珠联璧和”。
他见杨凌欲言又止,便笑道:“我明白你地意思,这两人一向不合,若有机会,还不免勾心斗角一番。不过这两人都是忠心耿耿之臣,小事会计较,一旦由其身负内阁重任、肩负大明乾坤,这点深浅还是知道的,不会拿国家大事,做为个人政争之手段。”
杨凌沉默片刻,觉得李东阳虽对二人的优缺点一针见血。还是过于高看了两人公私分明的能力。不过他也认为杨廷和的性情,若是遇到弘治皇帝那样的人,说不定就是君臣鱼水,两相得宜。
然而对于正德这种年少气盛的少年天子来说,一旦杨廷和大权在握,很可能因为种种事故,导致君臣相争,酿成祸患。有杨一清这样沉稳练达地人从中制衡牵制,平衡内阁,强于一家独大,便道:“李大人求去,想必此事杨大学士已经知道了。不知杨大学士可曾举荐有人?”
李东阳捋须道:“自然,杨廷和推荐两人,一人任吏部尚书,一人入阁主政。他们是刘忠、梁储。现在是专典制诰地大臣,挂的是吏部尚书衔,呵呵,这两人原是太子春坊讲官,皇上旧臣。官职品秩倒也合适,难怪皇上取舍不下”。
杨凌一听便明白了,不禁也发出会心的微笑:杨廷和也是东宫春坊出来的人,原是太子侍讲。刘忠、梁储也是侍讲,这三位老师说不定原本就是一个办公室的哥们,把他们拉上来,自然方便自已办事。
杨廷和才华横溢,雄心勃勃,入了内阁本想大展拳脚,做一位治世能臣,名垂青史。可惜。他入阁非时,上边有德高望重的李老夫子压着,轮不到他拍板当家;内廷有刘瑾那个天字第一号权阉作怪,他又拉不下脸来学李东阳去公关交情,所以自入阁以来基本就是个摆设。
现如今刘瑾剐了,李东阳退了,杨凌隐了,正是他这棵四十多岁的小白杨茁壮成长地好机会。如果把两个一向交好、名望地位办事能力又远不如他地老同事拉进权力中心。那么他就是当朝第一人,尽可一展政治抱负。
杨凌想了一想。又问道:“那么依李大学士所见,王华、杨一清两人,谁更适合执掌吏部?”
李东阳露出一丝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