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2 / 3)
——青胜于蓝,还得先出于蓝嘛。科学研究不是无源之水,不能单纯依靠哪个人的才情和天分,就能取得惊人的创造的。它是一种前赴后继的锁链行为,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的很多人去不懈努力,依靠很多代人共同建造的知识阶梯往上攀登,才能产生出辉煌的成果来。
唐鲁立从事业余科研近五年了,数学“成果”写成“论文”后投出去,既不能发表,更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经济利益,于是他后来看见县市都有小发明评选活动,他就也同时搞些小发明送去县里参加评选,结果就有些小发明成果在县里搞的评奖中获奖,不过一直没大突破。他认为,不是他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他的境况太糟糕,缺乏深造的机会,缺乏足够的科研资料(另外更缺经费、缺设备也是造成他不能取得大突破的制约因素)。当一个人在得不到丰富、全面、新鲜、完整的科研“营养”补充,无法成为博学之士时,他只能“才疏学浅”、“孤陋寡闻”,难以博大精深、标新立异,上到较高的层次。
但唐鲁立书架上的书籍虽少,却不是拿来摆样子的,它完全按照他的经济能力,从书店、地摊上千挑万捡才买下的一些书中精华,能够经常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使他借以成为本县的庸中佼佼。虽然它们大多已越来越陈旧了,有些还散了书页、烂了封面、封底,但他却敝帚自珍,总是宝重着它们……
在床上躺了一会儿之后,困意便越来越消失,唐鲁立坐了起来,从桌上拿过一个口盅,把前一个晚上洗净的几根巴掌长的新鲜甘草茎抓到嘴里细细地嚼了嚼,然后便下床去厨房了。
厨房以前不跟住房连接在一起,而在住房的背后,隔着一条家家连通的窄长“巷道”。谁家要去厨房,都得先走过这“巷道”才能走进厨房去。后来大家都觉得这太不方便了,容易给小偷撬门,又浪费了一些空间,就各自去用砖砌起来,把“巷道”一截一截地围进了各家各户的家里去,从此从客厅去厨房,就不必再走出门外了。
因为厨房的灶间比住房更小,就没多少活动空间,不过挨着灶间的露天小院(也就是那截原“巷道”),每家都还挺大,用围墙围了有十五六个平方米,大大增加了他们的活动空间。
唐鲁立一进灶间便拿口盅、牙刷。在刷牙的过程中,尽管他不愿意,他的眼睛也总是看得见给水蒸气剥蚀的烟囱泥浆层——很大片地鼓凸出来,当中有很多裂缝,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全线崩溃”。还有小水池上的泥浆层,完全像是散沙质,随时都会剥离出一些碎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